說到理財,很多人會說:「我又沒錢,等有錢了才需要理財吧。」或者說:「富人才需要理財,窮人拿什麼理財?」其實這就是誤區所在。理財的含義不只包括用本金投資,賺取收益,更重要的是一種財商思維。也就是說,一個人如何看待金錢、賺取金錢、打理金錢,都在理財的範疇之內。你收到一筆額外的獎金,是歡歡喜喜地拿去買了一個名牌包背上,是去報了一門想了好久的自我提升課程,還是轉手買了一個理財產品,這些選擇裡面體現著你的金錢觀。
有錢沒錢,都要理財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太多人,尤其是資金不多的年輕人,往往忽視了理財的重要性,認為那是富人的專利。富人確實需要理財,一個沒有財商的富人,很可能因為駕馭不了財富,而把財富揮霍一空,甚至負債累累。財富的傳承就更需要智慧和策略了,否則「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很可能降臨。
但沒錢的人就不需要理財了嗎?顯然不是。因為只有理財才會讓你從沒錢變有錢,而這個實踐的過程,也會在你變有錢之後,幫助你掌握管理金錢的規律,不會讓你賺得多了,卻任由欲望一山更比一山高,變成「能賺錢的窮人」。來看一個故事,感受會更強烈:
從前有個富人,遇到一個貧困潦倒的窮人,發了善心。富人對窮人說,我送給你一頭牛吧,讓它好好耕地,明年開春,我再給你送點種子,種上糧食,到了秋天,你就不用再過這種窮日子了。窮人聽了,滿心歡喜,信心滿滿,想要奮鬥出一番樣子。
窮人開始耕地,幾天過去了,土地並沒什麼明顯變化。窮人又發現,人要吃飯,牛要吃草,生活負擔似乎更重了。他開始盤算,不如把牛賣了,換幾隻羊,殺一隻填飽肚子,其他的生小羊,再拿去賣,賺錢會快點。窮人如願換回幾隻小羊,美美地吃掉一隻後,小羊羔卻遲遲沒生下來。
日子愈發艱難,窮人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羊。羊愈來愈少,這下窮人著急了,這怎麼得了,不如把羊賣了,換成雞,雞下蛋會快一點,這樣就可以拿雞蛋換錢了。於是他把羊換成了雞,照例回家先殺一隻吃。窮人很快發現,日子跟之前沒什麼區別,雞也愈吃愈少。剩最後一隻雞的時候,窮人徹底絕望了,把這隻雞也給賣了,換了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到了春天,富人帶著種子,興沖沖地來到窮人家,卻發現窮人家家徒四壁,一切照舊。富人失望地走了,窮人依舊過著自己的窮日子。
理財並非富人的專利。窮人得到了一頭牛的「資產」,卻沒有抓住財富增值的機會,這就是窮人思維和財商不足導致的後果。你可能也發現了,錢不多的人,才更需要合理安排和規劃支出,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作用,合理配置資產使利益最大化,實現財富增值。
有一位成功人士曾經透露自己的財富祕訣,那就是: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因為壓力會迫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帳單。
沒錢的人更需要理財
如果你提出疑問:「我沒有存款,還需要理財嗎?」我會跟你說:「歡迎你,理財『小白』。」
聽我說,你需要,真的需要,迫切需要。
我們的前半生可以依賴主動收入,拿時間去換取勞動報酬,但是後半生則需要依靠被動收入,也就是資產產生的收入(比如房產出租獲得的租金、股票基金的分紅、現金存款的利息等等),沒有被動收入,你將永遠無法成為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財富管道建造者」。
這類朋友,我給你的建議是:馬上開始你的存錢計畫,哪怕你只是月入3、4千,也要至少把收入的10%存起來。存不下來怎麼辦?老辦法,支出=收入-儲蓄,每個月薪資一到,馬上把一部分拿來儲蓄,強制性存下一筆錢。
此外,還有一類「小白」,我稱呼他們為「抱著金鵝的窮人」。這類人的特點是:手中有錢,但是缺乏相關的理財知識和投資管道,只跟銀行定期打交道,稍微高階的會買點銀行理財、國債之類,除此以外,別無他途。 之所以稱他們為「窮人」,是因為他們不具備富人思維,不能讓資產為自己創造更多財富,只能任由資產的購買力不斷下降。對於這些人來說,學習理財更是非常必要了。否則即使收入不錯,也很難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