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今年台股下跌,ETF規模在過去6個月還是逐月增加。
分析規模最大的權值型及股息型ETF,現在是進場時機嗎? 該如何選擇標的?
台股自從7月低點以來,反彈近千點到接近「萬五」關卡,上漲的力道似乎慢慢成形,一度不到1800億元成交量的市場,又開始活絡了起來。但是,在個股與產業還沒有明確方向之下,選股十分不易,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個股的投資人來說,ETF成了目前比較適合參與市場的方式。
事實上,過去6個月來,即使台股走跌,但是ETF整體規模都在持續地增加中。財經達人游庭皓解讀,隨指數下跌,台股不管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比起過往瘋漲時期,都已來到在相對較低的位置,自然吸引不少「選市不選股」的投資人進場。
觀察兩大重點〉
景氣信號、領先指標
除了從本益比等評價面指標作為進出依據之外,游庭皓指出,投資人還可以多加觀察景氣信號,「把時間拉長來看,幾乎都跑在加權指數的前面,準確率很高,只要景氣信號低於3年均值,就可以開始建倉。」
他再以國發會統計的「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為例,只要位在小於100,幾乎都是相對低點,雖然無法確定未來會不會再更低,但是可以確定長期來看,是位於比較便宜的價格,可以確保買在景氣低點、而非短期波段低點,避免短期乖離調整的情形。至今年5月的最新數字,國發會「領先指標(不含趨勢指數)」已來到99.03,連續2個月低於100。
攤開目前台灣規模前3大的ETF,分別是權值型的0050和標榜高股息的0056、00878,也是投資人最喜歡的兩大種類ETF,在價值被低估的階段,該如何操作?ETF各別之間又有什麼差異?
首先,必須要先從「聰明分配資金」的環節著手,專研ETF操作技巧的投資達人李柏鋒認為,分批低接進場的策略分為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