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股重摔又創新高,而今年以來的跌勢更是迅速又猛烈,在通膨加劇、升息不停之下,投資人或許可留意股市落底反彈行情,抓住新契機。
今年七月六日,台灣晶圓製造大廠聯華電子公告六月營收,達二四八億元,是自去年十月以來,連續九個月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然而,回顧聯電股價,自去年九月盤中創下波段新高七十二元之後一路下跌,截至目前已下跌四○%,市值減少超過三六○○億元台幣,股價與亮麗的業績呈現驚人的反差。
回顧台股今年以來最低下跌達二五%,代表中小型股的櫃買指數跌幅三○%,光看指數跌幅並無法看清全貌。細看今年以來台股板塊表現,重災區分別是IC設計(下跌三七%)、主機板及顯卡公司(下跌三七%)、貨櫃航運(下跌三三%)。其中IC設計市值前三大公司聯發科、聯詠與瑞昱,今年以來平均跌幅四七%,然在業績方面,上半年營收三家公司都仍年增達雙位數,平均成長二○%,今年第一季獲利平均更成長六五%。
無獨有偶,貨櫃航運三大龍頭長榮、陽明及萬海,今年上半年三家公司累計營收平均年增仍高達七四%,且都是單月歷史新高的紀錄;獲利方面更達三位數成長,平均增幅一五一%。然而,今年以來三雄股價平均跌幅達三三%。整體來說,上述三大重災區族群的共同特徵皆是於新冠疫情之後,受惠於因供需失衡的產品價格而大幅上揚。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臺北大學經濟系)、張中宜(一九八五年~,政大財管所)、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大化工所)共同撰述,我們試著回顧二○一八年被動元件熱潮,以及過去通膨時期股票指數的歷史走勢,以期令讀者在如今的跌市當中能鑑往知來,謹慎前行。
一、今年以來的跌市,類似一八年的被動元件泡沫破裂。
細部分析,今年以來台股重災區的公司,都有基本面與股價嚴重脫鉤的情況,如今貨櫃三雄以近四季獲利計算的本益比,已經低至一.八六倍,過去享有高本益比的是IC設計業龍頭聯發科,如今本益比低至八.八倍,晶圓製造大廠聯電的本益比也低至七.五倍。
產生如此情況的一大主因,便是過去兩年上述公司受惠於供需失衡,大幅調高產品、服務售價,產生的獲利暴衝,股價雖大漲,但幅度不及獲利增幅。如今,在市場普遍預期今年通膨加上貨幣緊縮,可能大幅衝擊終端需求的狀況下,股價領先基本面開始大幅下修,產生高成長公司卻是極低本益比的反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