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四季以來,生技股面臨修正壓力,多檔中小型生技股市值甚至跌破資產價值,如今在併購題材、實驗利多等消息支持下,近月生技指數有近兩成漲幅。
一個月之內,漲幅超過一成,在今年以來陷入空頭的資本市場中,這樣的表現當然令人眼睛一亮。而以近月績效觀察,不少生技類股基金,就繳出了單月一成以上的搶眼績效。
過往,生技醫療相關基金往往被認為具有「資金避風港」的效果,畢竟產業景氣沒有高度波動的週期,相對穩定。但以這一輪股市修正的過程來看,在此之前,生技基金不但沒能擔綱避風港要角,甚至還是早一步領跌的族群之一,「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自去年九月以來就幾乎一路走跌,至今年六月中旬低點,累計跌幅將近四成。
轉折,來自併購題材發酵。五月,疫苗大廠輝瑞斥資一一六億美元,以每股一四八.五美元收購偏頭痛藥廠Bioheaven,消息發布隔日,Bioheaven股價應聲大漲近七成;六月,必治妥施貴寶宣布收購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七月,大型藥廠默克據傳將收購Seagen……。併購消息頻傳下,近期,以近一月表現來看,NBI指數有近兩成漲幅。
下一步,就是確認生技股究竟是遭到「錯殺」,近期的好表現算是「還給類股一個公道」,或者,僅是短暫反映題材的曇花一現?
就評價面來看,不少專家目前皆以「錯殺」解讀,舉例來說,經過去年以來的跌勢,「那斯達克生技指數」中的不少中小型股,股價與高點相比剩不到四分之一,市值甚至跌破企業手上現金水位。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經理人劉翠玲指出,以本益比觀察,目前標普五百生技指數本益比約落在十一.六倍,不僅低於美股大盤十七倍,也遠低於長期平均的十八倍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