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投資人很難相信股票市場真的比他們更聰明、知道更多。
多數金融專業人士至今仍不接受此一前提—可能是因為他們賺取豐厚的服務費,並且相信自己可以選出最好的股票,並打敗大盤(正如作家辛克萊〔UptonSinclair〕一個世紀前觀察到:「如果付你薪水的人叫你往東,你又怎麼可能往西。」)殘酷的事實是,金融市場雖然容易偶爾過度樂觀或悲觀,但真的幾乎比所有人更聰明。幾乎沒有投資人能夠藉由預測市場走勢或挑選特定的股票,持續創造優於市場整體表現的績效。
為什麼你幾乎不可能利用從電台、電視或網路得知的消息,在金融市場交易獲利?因為在你有機會採取行動之前,一大批追求獲利且全職投入的專業人士,很可能已經利用那些消息做了買賣,該漲的股票因此已經漲了。這正是為什麼最重要的消息(例如收購要約),是在市場收盤之後公布的。隔天開盤時,相關股票的價格已經反映了收購要約。可以確定的是,無論你聽到什麼消息,都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了。人人都知道的事,就不值得知道。《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個人理財專欄作家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曾就這種情況做出以下討論:
我常被指責「使人沒信心」,因為我絕不相信任何人有望打敗大盤。體認到「我不必知道任何東西」,其實是極其深刻的。我個人認為這是賦權的終極形式。如果任何人每次嘗試預測市場走勢,你都能充耳不聞,長期而言,你的投資績效將勝過幾乎所有在世的其他投資人。只有「我不知道,也不在乎」這句真言,能使你達此境界。
在股票定價方面,專業投資人和電腦如今居絕對主導地位,而且表現非常好,定價誤差因此很少、很短暫也很小,以致連專家想積極把握這種誤差獲利,也彌補不了這種操作所花費的成本和費用。這正是為什麼放眼15年或更長的時間,約90%以上的主動型投資經理人所創造的績效,仍比不上他們想要戰勝的領域或市場的基準指數!
這並不意味著整個市場的價格,總是處於正確的水準。股市經常出現重大錯誤,市場價格往往比基本面反映的被動水準還來的更大。2000年初,網路股和科技股被炒至離譜的天價,結果一些科技股隨後崩跌90%或更多。美國房價在2000年代初漲至泡沫水準。房市泡沫2008年破滅時,不但重挫房價,還使得世界各地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股價遭受重創。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專家的理財建議能救你,當遇到金融海嘯時也能逃過一劫。當年,許多主動型基金也是滿手網路股和銀行股(甚至在這兩類股票的泡沫高峰期也是這樣),因為基金經理人總是希望「參與」市場最夯的潮流,不想被排除在外。此外,專業管理的基金往往在市場處於頂部時,持有最少現金;在市場處於底部時,持有最多現金。只有在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才能清楚看到,之前的市場價格「顯然」不合理。正如傳奇投資人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曾經指出:「只有騙子總是能夠在市況很慘時已經離場、市況很好時已經進場。」
資產管理業者象限基金顧問公司(Dimensional FundAdv isor s)的共同創辦人雷克斯.辛克菲爾德(RexSinquefield)說得特別冷酷:「世上有3類人不相信市場能有效運作,那就是古巴人、北韓人,以及主動型投資經理人。」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投資的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