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市場震盪,不少投資人手足無措。但據歷史經驗,市場大幅修正時,堅守定期定額投資,甚至逢低加碼投入,能讓投資人最後獲得比較高的報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說是今年以來的最佳寫照;接連經歷俄烏戰爭、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鴿轉鷹及中國封城等,連串事件使市場動盪不安,美國標普五○○指數及那斯達克指數,直到五月下旬才成功結束連續七周的慘跌。債市也是一片愁雲慘霧,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三月初的二%左右向上暴衝,甚至一度飆破三%大關。股債同步重挫,讓投資族、理財族驚慌不已。
在這樣的動盪時刻,到底該怎麼做才是最佳選擇?專家普遍建議,在市場瀰漫悲觀氣氛之際,理財族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因為過度恐慌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造成投資理財的錯誤決策」,換言之,動盪來襲時的第一要務,就是設法「減少恐慌」。
怎麼做?最簡單的思考,就是「適度拉高投資組合中的現金部位」,這也代表著,你可以適度調降整體股債持有比率。
不確定性導致市場劇烈震盪
降低股債持有比重,保留現金部位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雖然高通膨環境會讓現金「相對貶值」,但與終日掛心總體經濟眾多不確定風險的壓力相比,對一般理財族來說,藉由適度保留現金部位、降低財富波動,仍然「利大於弊」。
統一全球動態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郭智偉也坦言,通膨走向的不確定性仍高,連帶聯準會九月後的升息幅度存在較大變數,「現在的位置就像在經濟成長軟著陸及硬著陸的交叉路口,這樣的不確定性讓市場劇烈震盪。」因此,在等待總經環境較為明朗前,他建議,投資人降低股債整體的持有水位。
至於現金比重應該拉到多高,自然是依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而定,但就一般法則而言,富蘭克林投顧建議,除了生活必須支出和緊急預備金外,現階段投資部位裡的現金水位比重,建議可占二至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