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民營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舉辦「2022 ESG永續投資趨勢論壇」,邀請元大投信、百達投顧、法銀巴黎投顧、景順投信等投資機構、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與Aon怡安國際管理顧問,分別以「ESG永續投資策略 ∕ ESG的投資與商機」與「ESG驅動社會創新 ∕ ESG創造永續生產力」等議題發表專題演講,並針對「ESG永續與公司治理」及「ESG永續與多元投資」等角度,提出業界最新看法。
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策進會首席副會長立法委員蘇巧慧出席論壇時指出,目前立法院委員會正在進行近年來最重大的氣候立法,也就是「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訂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審查,此次溫管法與2015年第一次立法相比,不是由衛環委員會單獨審查,而是6個委員會聯席審查,可見近幾年來,台灣社會對於永續議題所凝聚的共識,已經讓此議題不只侷限在環保領域,而是轉變成攸關經濟產業,甚至是社會文化上的全面變革。
蘇巧慧認為,鉅亨買基金舉辦「ESG永續投資趨勢論壇」,代表著台灣社會的資金在未來將如何被有效運用,而這些資金也將引領產業、企業、政策的發展方向。她將在立法院內聆聽各方意見,因為審查法案、制定政策,也會影響著產業、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資金的投入。
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指出,疫情改變人類生活,也改變了投資人的基金交易習慣,鉅亨買基金除了是基金平台,也期許成為一個「知識與價值」的分享平台,因此每年舉辦ESG投資趨勢論壇,透過結合多家企業的力量,希望進一步將永續的精神延伸到企業界以及投資界各領域。
張榮仁強調,隨著環保意識的強化,再加上這兩年疫情衝擊,各國政府相繼推出ESG相關政策,在各項紅利加持下,ESG引領長期投資的趨勢已銳不可擋。另外,鉅亨買基金從倡議、教育及投資3個面向著手,除了自2021年起每年舉辦ESG投資趨勢論壇,成立ESG永續投資專區,更推出聚焦「永續投資」的投資組合,讓投資人在ESG投資時更容易入手。
ESG成為企業新型態避險策略,企業落實ESG 影響投資決策
元大投信指出,ESG數年前只是觀念,後來慢慢導入變成實務,對企業來說,是機會當然更是挑戰,ESG肯定不是洪水猛獸,也非靈丹妙藥。在識別ESG過程中,企業可以從2個路徑思考:第1,因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持續加速,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的重要性與日遽增,ESG可以做為企業新型態避險策略,換言之,企業在ESG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碳的避險,將短中長期目標規劃好,前中後台提前準備好。第2,ESG轉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數位化」,這次疫情也促使企業不得不加速數位化轉型的思考和步伐。
元大投信表示,近幾年ESG投資概念之所以表現相對突出,有2大主因:供應鏈朝碳中和目標前進已成全球指標、企業共識,因此,國際大廠挑選下單廠商的主要準則,就是看下游廠商是否有做到ESG,才會考慮下單,對營運是加分項目;其次,ESG的資優企業更容易取得市場的資金,資優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也有機會降低融資成本。
至於企業如何落實公司治理,百達投顧總經理林秋瑾認為有下列幾項指標可以參考:包括1、董事會的結構、專業性、多元性、效率與獨立性;2、管理層的利益是否與公司利益一致,給予長期的獎勵鼓勵管理層追求長期的發展而非短期成績;3、財務報告的透明性與審計,在財務上落實公司治理的關鍵在於審計,以及財報品質的要求;4、資金市場方面,企業的資本配置會影響資金市場的評價。
林秋瑾表示,ESG已成為全球商界的新顯學,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為ESG帶來新挑戰。她指出,在節能減碳、廢核、朝向再生能源轉型的規畫中,天然氣是重要的過渡期能源,也是西歐國家仰賴俄羅斯供應的貿易項目。但是基於善良管理人責任以及維護人權的立場,百達在3月宣布不再投資俄羅斯相關標的,也不再接受俄羅斯人投資百達的商品,並全面停收旗下俄羅斯相關產品的管理費,百達在戰爭爆發後三天內做出決定,重視ESG才能獲得長期價值。雖然目前世人聚焦在烏克蘭,但氣候變遷對人類的風險仍然存在,減輕戰爭帶來的損害,應與追求企業長期價值所需的投入分別看待。
另一方面,從資金角度來看,俄烏戰爭爆發後,眾多跨國企業選擇退出俄羅斯市場,而部分企業未立刻退出,則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遭受嚴重的聲譽損失,這也代表投資人厭惡企業在ESG爭議上的負面形象,為投資理念帶出一個新高度。元大投信指出,過去具代表性的包括社群媒體(Facebook),因人權事件而遭受抵制,造成股價下跌。據大型投行估算,每年 S&P 500 企業因ESG爭議事件而造成的市值損失超過六千億美元。
公平與包容成長、企業公司治理有利永續發展,機構投資人參與可引導企業更效率化
此外,針對「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議題,法銀巴黎投顧台灣區行銷長李盈良認為,社會責任最重要的精神落實有兩項:公平與包容成長以及企業公司治理可以幫助永續社會發展的面向,因此,透過對企業盡職治理創造長期永續價值,以及企業互動與參與實例等方式,可落實企業責任。
李盈良表示,法國巴黎資產管理所發展的永續管理策略中,特別強調調「3E」的前瞻性觀點,也就是能源轉型「Energy Transition」、環境永續「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以及平等及包容性成長「Equality & Inclusive Growth」,其中平等及包容性成長是倡導性別平等與多元包容,提高女性的高階領導階層比例,增加身障人士的就業機會,給予員工優質的職場發展機會。
根據調查指出,在 Fortune 500 大企業中,董事會成員至少有三名女性的企業,其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高出了53%;另外管理階層多元化程度高於平均的企業,也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這幾年投資人已開始了解到,投資的選擇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行為,這樣的風潮也已從歐美吹到亞洲。
景順投信總經理蕭穎雋則指出,透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可以協助企業將永續性與多元列入經營的重要事項,導引企業往有效率的方向,更能獲得投資人的正面回饋,所有金融產業一致的方向,都是讓所有或大部份企業在ESG環境下,可以取得更有效率的資金成本與回報,全面對於長期的社會環境有正面影響,當投資人的參與力量越高,企業更會被引導往永續的環境發展。
蕭穎雋說,隨著投資人日益重視ESG投資,希望能夠避免投資對環境或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企業,如今人們檢視企業經營績效,不再只侷限於比對財務報表、損益平衡等數字面,如今更由「公司治理」能力角度,去洞察一家公司長遠發展的前景與潛力。
蕭穎雋說,在「公司治理」層面上的堅持,往往更深刻牽動整體發展,只要企業理念方向對了,往往就能經得起考驗,就算開拓新局,也依然能夠成長,因此,如何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以及強化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將是投資人更重視的觀察指標。
ESG基金資產規模達6.8兆美元,人本及資本是企業競爭力關鍵
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台灣區總經理徐正濤(Gary Zee)指出,目前多數的資產管理公司已為ESG做好準備,除了推動對能源轉型的投資,並要求企業發布中英文的CSR 報告、披露更多ESG指標,協助公司承擔其在實現碳中和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根據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分析,全球透過ESG基金所管理的資產規模逐年攀升,已由2017年3月的約3.5兆美元成長到2022年2月的約6.8兆美元,幅度接近翻倍,2021年12月甚至來到7.2兆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主動型與被動型基金同步成長,背後所代表的意涵為,台灣的市場透明度提高,企業投入愈來愈多的資源改善ESG,引領了更多國際投資人參與台灣資本市場。
Aon怡安國際管理顧問台灣退休金與投資 Practice Leader 管宜佳則分享企業增進「人本」與「資本」的觀點。她表示,隨著ESG相關議題的發燒,企業老闆跟HR夥伴在面對 E(Environment 環境)與G(Governance 治理)的同時,如何做好人才佈署跟建構人力資源戰略來充實S(Social 社會)面的價值實為重要。因此充實員工福利並進而充足企業資本,且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會是創造員工生產力以及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隨著政府推動、監管機制改善、企業公開更多ESG資訊,當ESG成為企業共同的語言,領導者惟有掌握國際趨勢,熟悉各類永續相關概念、準則、工具,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優勢,落實企業永續發展。
看懂趨勢 輕鬆投資
鉅亨買基金ESG 永續投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