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光族到理財好手,財務規劃,帶給我與先生平靜優質的家庭生活。」
原本在國際級化妝品牌任職的我,婚後回歸田園做專職主婦,家中成員簡單,只有我和先生以及一位學齡前小孩。我的最大目標是「正現金流」、「能支持先生創業」,然後「把小孩平安養大」。現在的住家接近大自然,下課後常帶著孩子往海灘山邊走走,享受生活。
單身時的我沒什麼理財觀念,家母雖為金融從業人員,但是對我的保護極好,所以即便原生家庭的經濟小康而已,也不曾讓我為了錢煩惱。
也因為這樣,當沒有理財概念的我有了收入,便淪為月光族,直到有次受到大學好友刺激:我們領著一樣的薪水,對方卻能付房租、給父母孝養金之外,還存下超過10 萬的存款,這對住在家裡的我,簡直是當頭棒喝!
於是,行動派的我,決定立刻開啟自己的理財人生。我的理財第一階段,是買儲蓄險以及醫療險,我找朋友的先生替我規劃,每個月幾乎要繳掉我一半的薪水,偶爾難免遇上週轉不靈,還會用上高利息的現金卡「喬治瑪莉卡」救急,信用卡也常使用循環利息。
幸好,我在職場上是拚命三娘,工作升遷快,收入自然三級跳,錢財壓力也漸漸緩解了。
因此在結婚之前,我的理財觀念只停留在「保險」以及「付房貸」。
理財路上,為何天道不酬勤
三十好幾結婚後,移居南臺灣,成為家管。在懷孕閒暇之餘,開始想規劃家裡的財務,「孩子快出生了,應該要來好好理財!」這是我的第二階段。
那時以為的理財,是「買股票」、「買期貨」和「買基金」,幾乎你想像得到的工具,我都嘗試過了。當時先生從科技業急流勇退,創業當農夫,在家裡沒有固定收入的狀況下,有些心急的我,找了許多坊間的課程學習,以股票和期貨為工具,每天看盤操作,只想為家裡掙點買菜錢。
我靠著讀新聞、財報做股票,有時候槓桿一開,用權證下單,難免看錯邊就受傷出場。或者心血來潮買了基金,賺一點就急著買賣,沒有系統操作,獲利也不豐厚。
當時的我,不管是總經、財報、技術、期貨都奮力學習。我常想著:「我這麼好學,又為理財進修這麼多門課,為什麼還是沒辦法穩定獲利?」
直到上完Lidia 老師的課程,我這下才知道,理財並非是買商品,而是要從「整體觀點」去看家庭的財務堡壘,包括保障、ABC 帳戶、現金流與被動收入的建置、債務等,我終於有了「財務藍圖」的基礎概念。
不得不提的是那時先生正在創業,由於他從科技業離職,家中頓失固定且優渥的收入,我們常為錢吵架,關係緊繃。上課之後,我與先生對於家庭財務觀念煥然一新,也比較能坐下來一起談未來規劃。
夫妻財務目標一致,不再為創業的資金恐慌而吵架
當時,Lidia 老師要我們先記錄手邊現金流動。從來沒記帳習慣的我,對現金流都是憑感覺,這一記之後才發現,原以為我家一年只有200 萬的開銷,實際卻高達了350 萬左右。這也難怪我一直覺得家中現金流不夠,卻不知道缺口比我想像的更大。
做完諮詢之後,看到財務報告書第一個感覺是鬆了一口氣:好在有及格。Lidia 老師給我們的主要建議是:「降低支出來改善現金流」、「投資標的化繁為簡」來做有效管理。
我不再因為另一半創業而陷入恐慌,也能按照所訂定的財務目標執行,最大的好處是,減少許多不必要開支。我與先生都是熱愛生活的人,對家中用品的品質不能妥協,難免會有昂貴開銷,自從有了新的財務目標,我們學著延遲享樂,每個月做一次家庭損益表,包括訂定年度目標、預算、現金流預測等。
我們在第一年降低生活支出兩成、第二年目前預計可再降低一至二成,以不痛苦的節流方法,慢慢往理想邁進。兩人方向一致,夫妻爭吵變少,感情也更好了。這是我的第三階段。
當思維開始改變,生活中的察覺就更好
之前我常認為,身為管錢的一家之主婦,在財務規劃上是孤獨的,因為大部分時候人生決策都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人能詢問,而是必須靠自己反覆檢驗,因此浪費很多時間。
舉個例子來說吧,我之前因為想增加家中現金流,就購買了券商推薦的短期連動債,對方說每月收息,每檔年息8~ 25%不等,其中一檔還連結了美國石油正2 ETF(UCO)。
由於前幾次都能順利保本出場,我也就持續投入,想不到再入場卻發生新冠疫情,遭遇史無前例的負油價事件,損失高達了88%!別說利息了,本金就這樣一夕蒸發。
「為了短期得到20%年息,結果將本金幾乎賠光」的我沒有氣餒,開始修正自己投資心態,不再追求厲害的年化報酬,因為我完全明瞭,只需要8~12%的年化報酬率,就能讓家中財務以穩健腳步踏上富足之路,而這樣的報酬率,用最沒有特色的「指數ETF」就能創造出來,根本不需要任何基金商品,或是有內線的飆股。此後,我的投資之路自動隔絕了許多噪音,什麼港股詐騙倒貨等更是接近不了我,反而替家裡免去了不少投資虧損。
我認為,在投資方面,要為自己找到溼漉漉的雪地開始滾雪球,用耐心實踐複利強大的威力。大部分人欠缺的耐心,才是真實的能量,不僅讓我進化成神力女超人一般,擁有了全盤掌握家庭未來的能力,也化身推手,一路幫助家人往夢想前進!
作者簡介_財務建築師 顏菁羚Lidia
2016年,我正式離開了從事十多年的金融證券業,在財務規劃的領域,我已經持續深耕了七年的時間。
這七年,我從一個只會銷售金融商品的業務員,成為以收取顧問諮詢費為主的財務建築師,並且在二岸三地有了一萬個學員。
本文摘自布克出版《越痛快花錢,越能把錢留下來:不想降低欲望,還想實現未來?你只需要三個帳戶》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