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時間函數的遊戲,關鍵不僅是投入規模,投入的地區、時間與機會成本更顯重要。台灣的半導體等產業除了繼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也該讓創業者與投資人勇敢走出來。
回顧北美創投產業近三十年的募資規模與投資績效,去年底科技業投資暴增、上市熱潮狀態,非常類似達康股災前的千禧年前夕。金融海嘯前的矽谷還未完全復元,但海嘯過後如同千禧年一般,都歷經約三年的投資低谷。有趣的是,在二○○三年與一○年所募得的基金,因為新創募資困難、估值偏低,投資績效顯著高於前後五年。
投資是一個時間函數的遊戲,關鍵不僅是投入規模,最重要的是投入的地區、時間與機會成本。如果把年初全球一千家獨角獸的分布數據打開來看,美國依然是最重要的新創投資國家,獨角獸數量在全球過半,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更獨占全球獨角獸的四分之一。
若把各國獨角獸數量除以人口,全球每百萬人獨角獸數量排名前三的國家是以色列二.七三、新加坡二.○三、美國一.五三,韓國、中國、日本則是○.二二、○.一二與○.○五。若把加州與灣區視為獨立區域,分別是六.二五與二二.五,也就是說,同樣一筆錢,投資矽谷命中獨角獸的機率是以色列、新加坡的十倍,美國其他地方十五倍(事實上扣掉矽谷占美國一半的獨角獸數量,應該是三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