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確診人數已經突破5千例,防疫族群也成為市場主旋律。其中,快篩族群不到1個月整體漲逾4成,還值得追下去嗎?其他防疫族群如藥局通路,接下來又會怎麼走?
4月以來,台股平均日成交量不到兩千七百億元,價跌量縮下,少數成交量攀升的族群之一,就是因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急增而引發想像空間的防疫概念股,其中,快篩試劑族群更成了盤面主角。
事實上,就目前快篩試劑整體的需求量來看,確實已經供不應求,3月間在便利商店還隨處可見的快篩試劑,現在已經一貨難求,藥局通路的供應量也隨著疫情升溫而被秒殺。而隨著目前快篩實名制登記正準備上路,快篩試劑可能會成為疫情後期的民生必需品,需求量勢必將增加。
從近日股價走勢來看,快篩族群的確是隨著疫情升溫而上漲。4月1日台灣本土確診再度突破百例以來,不到20個交易日內,泰博(4736)股價最高漲逾5成;寶齡富錦(1760)最高則漲近7成,這樣連續狂飆的漲幅,直到4月19日過後才稍見趨緩。
股價受政策、消息面影響大
該怎麼看這個當前盤面最活躍的族群?首先,可以從4月19日類股股價忽見回檔的原因講起。「目前快篩試劑族群雖然有題材面的支撐,但很明顯的,股價卻很容易受到政策和消息面影響。」統一投顧生技產業分析師張立群分析。
回到4月18日,疫情指揮中心修訂檢疫政策,對於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解除隔離的條件,其中一項為「距發病日或採檢日達10天,無須接受採檢。」對比原本解除居家隔離的條件,「隔離滿10天採檢1次,自主管理7天再採檢兩次」,新的檢疫政策等於是少了3次的快篩檢驗次數,一個政策修改,放鬆快篩的使用條件,隔天就反映在股價上。
再來,兩天後,總統蔡英文宣布購買1億劑快篩試劑,並宣布最終將快篩價格控制在百元,以確保快篩試劑實名制可以在5月初上路。這對快篩廠商也可以說是雙重打擊。
張立群指出,供給方面,多了從國外進口的1億劑快篩,將會使供給不再那麼緊繃;價格方面,目前市面上快篩售價每劑約兩百元至三百元,隨著售價降低,往百元靠攏,張立群坦言,一定會衝擊快篩廠商的毛利率表現。
基本面與短線題材效應取決於政策變化,而就評價面來看,快篩一族也確實面臨一定壓力,如泰博、寶齡富錦、瑞基(4171)等公司,除了寶齡富錦因為2020年獲利較低、去年本益比一度上千倍之外,泰博、瑞基的本益比,近期也都來到疫情爆發以來的區間上緣,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去年5、6月疫情時的水準,也代表目前快篩族群確實已經面臨評價過高的壓力。
當然,在官方屢屢放出「4月底單日新增確診案例可能破萬」、「全台15%以上人口可能確診」、新出爐的「居家隔離3+4」等說法之下,也被認為將有助於快篩試劑業者的出貨量。
確實,至4月24日止,以3檔快篩股中唯一正式宣布降價的泰博為例,公司今年1月快篩試劑單月出貨約150萬劑,2月跳增1倍,預估4月出貨將達到8百萬劑以上,5月更上看1千2百萬劑,顯見確診人數急增對公司出貨的拉抬效果。在價位上,泰博日前宣布降價,以「5入裝」計算,至5月25日上路的第3階段降價後,較目前價格約打了6折。
雖然營收有望持續衝高,但有法人認為,價格的壓力還是會對獲利造成影響,難以隨著出貨量成長。而就股價效應來說,若參考早已走過多次確診高峰的美國市場,確診人數對快篩試劑廠股價的刺激效果,或許也待進一步觀察。
事實上,美國快篩股Co-Diagnostics(CODX)股價在2020年疫情爆發時快速衝到高峰,之後,2021年確診人數從一天數萬人增加到百萬人以上,但CODX的股價卻沒有隨著確診人數再往上衝。從這個角度觀察,快篩與確診人數似乎無法一直呈現正相關。
藥品、藥局通路業績挹注短
整體而言,快篩族群的業績表現仍可期待,但至少在短線上,題材效應必須觀察政策動向。而在快篩族群股價大都跌破5日線後,盤面上取而代之的防疫概念股目標,似也開始轉向至藥品和藥局通路。
不過有法人認為,雖然疫情升溫確實會對藥局通路和藥品的需求增加,「但是並不會提高他們的毛利表現,」他解釋,市面的相關藥品及保健食品供應充足,「基本上,不太會有供不應求的情況發生。」
藥局通路也是,即使會有短暫業績表現,「但通常只能持續一、兩個月,對一整年的營收、獲利表現就沒有太明顯的影響。」以藥局通路大樹(6469)來說,去年5月疫情瞬間爆發後,確實出現短暫暴衝的月營收成長表現,但後續營收就快速回歸常態。
若單純從近期確診人數走勢推估,確診人數破萬確實可能在不久後出現,不過,民眾對疫情變化的緊張情緒已經不若去年,若比較去年疫情猛暴的5月間各廠營收月增率,可發現,今年即使確診人數快速狂飆,但業者前3月營收成長動能並未達到去年5月水準。由此來看,即使是對受惠疫情最明確的快篩族群,投資人短線也不宜過度追高,持股者反而可考慮逐步獲利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