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到幾位友人在討論30歲前如果不是家人給錢,究竟有多少比例的年輕人會存到100萬?(包含儲蓄險、股票、基金等。)一位30歲的友人是這麼說:如果不是北漂族要租房,我覺得22歲大學畢業後,到了28~29歲,沒理由存不到100萬呀!雙北多數子女應該都可以做到。
另一位40歲的友人則說:我不這麼認為,即便是雙北住在家裡的人,我這邊看到的案例大多只是把收入放在消費上,像是出國、吃大餐、真正節省下來做投資的應該不到3成。
確實2位都說的很有道理,如果22歲大學畢業後,到30歲的過程,假如能不用租屋的這筆費用,(畢竟也不少人住家裡,這塊支出就省下了)那近8年的時間,應該要存到第一桶金才是。但另一個角度來說,現在的各種廣告越做越精緻,讓人目不轉睛,手機拿起來點一點,信用卡號就輸入了,要存錢也真的是很難。
對一般人來說,要白手起家變富裕這不容易,但靠自己變成中產階級,這比拼的就是意志力而已,不是每個人剛畢業只領20幾K的收入,竹科那群菁英就不談了,甚至套一句開餐廳的友人說的:現在的年輕人很會算的,一個月開3萬5以下的待遇,還找不太到人手,至少在雙北我的經驗是這樣。
離開家鄉打拼的租屋族,這真的比較辛苦,所以先不討論,但住在家中,常常也可以省下些伙食費,這些都是年輕時存錢可以很快的要素,年輕把錢花在各項娛樂費用上,那真的很可惜,過30歲後即便收入有順利拉高,但職場上的應酬、結婚生子的費用、孝親費等等,並不會因此讓自己的存款增加多少,甚至只能勉強打平。
回到這兩位友人的對話討論,我說台灣人不會在現實生活中跟你講這些,要做什麼問券也不可能,但這題確實是你「拼了命也要寫對的一題」,那就是:盡快存到第一桶金。年輕時,手上沒幾個錢,家裡也不可能給多餘的,站在書店看書,這是投報率極高的興趣,不管是商業雜誌、商管書籍、心情小品等等,總之,心情輕鬆看,不要有壓力的閱讀,久了養成習慣,絕對比去逛百貨來得有意思。
台灣的書很便宜,但以前的我卻連這一點錢也要省,記住,20幾歲身上沒錢不丟臉,30、40幾歲後如果讓家人餓到、冷到、熱到、病倒,那時候我們才會感到內心難過、痛苦,不要讓自己站在自助餐店卻在猶豫「要不要多拿一個荷包蛋」這是很心酸的事情,賺錢跟存錢都要並行,有多少人挺得過來?有些人過了,有些人過不來。
當年到台北這個大城市,確實就是這樣一步步爬過來的,每一塊錢都是血汗、每一塊錢都要存下,這是兵馬,也是我們未來的銀彈。30歲或40歲都有那道檻要過,我認為30歲前存到100萬的人應該是有過半,不過要到7成應該是沒這麼多。
#投資理財不是做了就馬上有用
#持續數年才看得到初步成果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為居家宅爸,專職投資人。交易員、曾任美股交易室經理(Floor Manager),交易經驗17年,交易總筆數達百萬筆。每月發表在網路上文字產出達10萬字。先從台股起家,曾交易海內外期權達4萬口。操作商品:黃豆、玉米、小麥、原油、指數期貨、歐元、日圓,主力為美股市場。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