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從二○二○年疫情爆發以來,多頭已走了將近兩年,指數整整漲了一萬點。知名財經作家、投資達人張真卿認為,台股能漲這麼久、這麼多,主因是台灣受疫情影響相對有限,基本面亮眼;另外全球資金氾濫、投機行情熱絡,也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不過,進入二二年,美國聯準會多次宣示實施升息等貨幣緊縮政策,前面三個帶領股市上漲的因素中,由於收回資金,資金氾濫的景象即將結束,對整體股市與個股也將重新評價,後兩者恐怕難以為繼。
除了投機、畫餅的公司勢必打回原形,即使營運成績不錯的公司,由於升息使得無風險報酬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提高,而本益比又是報酬率的倒數,若本益比過高,很可能市場將要開始調整對該股的評價(本益比)。
張真卿進一步表示,個股要到達設定的目標價,是「公司營運」〔如EPS(每股純益)、成長率等〕與「市場評價」(本益比、股價淨值比)交互影響的結果。而近期不少公司公布不錯的年報與未來展望,但股價不漲反跌,他認為就滿符合「相對高檔」時的現象。因此,上半年將是市場與本益比的調整期。
面對調整期,張真卿的建議是,先選擇公司營運狀況佳,但市場評價仍偏低,搭配高現金殖利率,也就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都偏低,殖利率卻高」的二低一高股。等調整告一段落後,再轉換到未來的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