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瞄準囤房客開刀的同時,台股基金規模創35年新高。兩則新聞可以嗅出股優於債、又優於房地產投資,接下來金融市場生態將會有重大改變。
1月18日,台灣兩大經濟性報紙頭版出現2則醒目的新聞,一是台中市政府預告準備修法推動囤房稅,針對持有非自住家用房屋訂定差別費率,3戶以下每戶按2.4%稅率課徵,4戶以上每戶按3.6%稅率課徵,較現行非自住房屋的稅率1.5%有相當大幅度的提升,預計受影響的屋主8.7萬人、10.6萬戶,預計可增加4億多元房屋稅,這是打房的第一槍。
另一則是台股熱潮延燒,台股基金規模創2大紀錄,主動式基金及ETF受惠熱錢流入,總規模成長到9978億元,改寫台股基金發展35年的新紀錄,也超過國內高收益債基金9563億元,台股基金成為國人首要選擇。把這2則新聞放在一起看,大家已經可以看出股優於債,又優於房地產投資,接下來金融市場的生態系將會有重大改變。
進入2022年,在台商回流帶動的房市熱潮中,最早呈現的效應是工業區土地的暴漲,土地漲價,更帶動房市的榮景,尤其是台積電落腳的台中、高雄,房市熱絡更是30幾年來首見;不過這個景象也引來各方熱議,像是去年12月16日央行舉行年度最後一次理監事會議,祭出第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對第3戶非自用住宅貸款降至4成及相關信用管制,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肯定的態度。
張安平認為央行的作法是對的,他認為房市太旺不是好事,他說,當房價過度脫離民眾收入時,就不是一件正面的事情,過去傳統的觀念都認為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帶動百業興旺,但過高的房價已成民怨之首,很多人都抱怨買不起房,這個時候抑制房價、打房,已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
央行對打房不斷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手段,接下來政府可能還會有更強烈的動作,也許第3戶以上的非自用住宅貸款可能降至零。這些年政府對囤房加大打擊力道,從房地合一稅最高稅率拉升到45%,再配合實價登錄,任何人買房賣房一舉一動都必須揭露,這對高資產的人來說,會增加更大壓力;再加上買賣房屋、土地,敢用人頭的不多,政府只要財產總歸戶,每個人名下擁有幾棟房產清清楚楚,這時候政策很容易使力,社會游資最後一定流向股市與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