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輪動加劇,投資更需注意資產配置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
如果說二〇二〇年全球股市是台先下後上的雲霄飛車,二〇二一年就是一路驚驚漲,越驚越漲。二〇二二年此時的環境,讓我們站在一個歷史的交界點上,既像一九八〇年即將面臨石油危機,卻又將迎接另一場股市大多頭。
停滯性通膨要來了嗎?
目前這個「崩盤論 VS. 大多頭論」的爭執,無非來自於去年年底開始的高通膨現象。以 FED 為首的全球央行,將通膨目標訂在二%,然而去年底開始,CPI 增長率與 GDP 成長率皆雙雙破三%(見圖一),讓許多人擔心,在疫情反覆拉扯的情況下,後續是否會造就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也就是通膨高、成長低的情況?
然而,這樣的憂慮很可能是多慮,因為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需求放緩,將有助於通膨速度放緩。不過,這並不表示通膨能夠很快就回落。由於供給端的調整需要時間,因此,雖然全球經濟不至於落入停滯性通膨的陷阱中,但至少今年上半年勢必得面對高通膨環境(metaflation)。
另一方面,經濟成長率可望止穩,不至再次衰退。病毒變種已進入第四波,但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波新變種對於股市的衝擊強度、持續時間都在減緩。這是因為,投資人害怕的並不是壞消息,而是壞消息帶來的「不確定性」。如今,疫情帶來的影響逐漸塵埃落定,新型變種病毒已經難掀風暴。
由此,二〇二二年經濟很可能處在一個增長較二〇二一年稍緩,但通膨依舊高踞的情況。但如果說大蕭條論成真機率不高,是否就表示股市必然走向多頭呢?答案是:得視央行政策而定。
各國央行走向緊縮
「大水漫灌」難再重演
經濟走向復甦,意味著央行不再需要釋放出更多資金的流動性,因此全球央行普遍走向緊縮(圖二)。目前市場最擔心的就是,央行會不會「呷緊打破碗」,也就是,為了更快的壓抑通膨,導致資金收縮過快、市場混亂的情況?
然而這樣的情況,機率恐怕不高。各國央行在有二〇〇八年前例的情況下,非常清楚「收太快」帶來的破壞力有多大,因此目前的操作手法較類似二〇一三年到二〇一五年,事前各種預警,並隨時視市場情況作微調。
只是,央行受到高通膨箝制,過往將「央行賣權」視作無須代價的煉金術,大規模創造流動性,今年恐難繼續這麼恣意揮灑。可以預期的是,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的支持將不若去年,很難見到過去幾年那種由流動性推動的股市多頭。
二〇二二年怎麼投資?
訣竅:投廣不投深
整體而言,我們該如何理解今年的投資環境呢?
首先,高通膨的環境,對於風險性資產仍屬有利。由於通膨偏高,因此投資人仍不能放棄高於通膨的報酬率,對於股市而言是個相對有利的環境。
再者,由於市場資金水位將在上半年逐漸降低,可預期的是,資金輪動(rotation)速度可能會加快。回想一下去年第四季,你是否有感覺到:某個類股才漲一段時間,都還來不及上車,就又換另一個類股開始漲?這就是資金輪動速度開始加快的現象。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得到的投資策略就是,「投廣」可能比「投深」來得更重要。在類股輪動較慢的環境中,重倉押注幾檔關鍵資產,較容易區間操作賺到價差;然而,類股輪動變快時,卻可能因為提高交易頻率,也同時增加出錯率。因此,此時可以透過投廣不投深的策略,讓一輪一輪的資金輪動推高自己的整體報酬率。
然而,雖說是投廣,也並不是什麼都買就對了。資本支出高、題材多、應用廣的科技股必然是重點;具有環保趨勢與 ESG 題材的永續投資股,是不可錯過的優質選擇;此外,掌握關鍵技術,又有目前評價偏低優勢的日、歐股,成長可期(見表一)。選對標的,並適當分散配置,相信二〇二二年又將會是收穫豐碩的一年!
延伸閱讀:
★ 2022科技點題,最大受益者:晶片與雲端
★ 投資也要「綠色轉型」跟上龍頭企業拚減碳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