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陸股表現平平,經濟下滑的壓力,並使得人民銀行降準挽救。
作者卻認為陸股因降準,二二年初有機會反彈,建議投資人可透過適當的ETF布局陸股。
二○二一年兩岸股市出現很大的分歧,台股頻創歷史新高,加權指數從年初至耶誕節漲幅已近二二%;反觀中國股市卻出現頻頻破底的驚險場景,以上海前五十大權值股為主的上證五○,同期下跌了九.六%,國人最熟悉的滬深三○○跌幅則為五.五六%,以創新科技為主的深圳中小板,同期僅勉強小漲二.七八%。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特別讓人感慨,二一年初到耶誕節分別跌了十四.六七%及二三.六二%。
二一年中國的監管政策,從教育、遊戲到地產的大轉彎,引發投資人的恐慌,但華爾街的看法卻呈現兩極化。以「金融大鱷」索羅斯為主的一派主張全面退出,不知道是否與他過去狙擊香港時,與港府產生的糾葛有關。另外一派像橋水基金,大舉買入一八七萬股阿里巴巴,增持比率高達一三一%,已升至第七大重倉股,同時也大幅增持三檔與中國間接有關的ETF,包括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IShares Core MSCI新興市場ETF,以及領航富時新興市場ETF。
一直吹捧特斯拉的方舟(Ark)基金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則開始減碼特斯拉,轉向增持中國電動車小鵬的股票。各方態度不一,而未來投資決策的定調,應從源頭來檢視。
檢視政策源頭
重整經濟體質 布局長線發展
○八年金融海嘯時,中國向市場釋出四兆人民幣,帶動經濟強勁復甦。銀行手中滿滿資金,透過旗下資產公司,將資金貸給不適合一般放貸流程的客戶。一三至一四年,中國許多理財產品背後至少三○%至四○%的高額利潤,就是來自於此。到了一六至一七年,中國企業更進一步推出以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吸引大量歐美資金,結果房市、信貸市場及理財產品,創造了中國近年的金融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