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概是這樣的,爺奶輩年紀也約90歲了住台北,4個孩子在以前那年代也沒什麼特別,生4個5個算很常見。不過大伯、姑姑、自己父親、叔叔也陸續60歲以上,有的長輩可能是中年失業,有的去大陸做生意失敗後回台,自己父親雖然是狀況比較好的,但也就是個安穩領固定薪水的小公務人員,並不是什麼大官。姑姑離婚了回來找奶奶住,當年唯一的孩子撫養權被先生拿走了。
總之,這些長輩們有的身體也陸續有了慢性病,醫療開銷漸增,加上手上並不寬裕,打零工的打零工,能當幫傭的就去賺一點,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是無法的,因為奶奶名下確實有這間價值2,000多萬的公寓。那這時候「窮得只剩下房」怎麼辦?
收聽《Morning早安學》Podcast:https://pse.is/3qjqz6
這樣的案例出現在我們社會周遭,但其實更慘的大有人在,「窮得只剩下房」這句話是不對的,因為「至少」還有房。有不少家庭的長輩到了60幾歲70幾歲還在租屋,他們的孩子就要為了這個每個月的現金支出而煩惱,上述的案例,其中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賣掉房子後,換到外縣市住同等大小或較小的房子,手上多出來的現金就能拿來運用,自然就會寬裕許多。這是住在都會區家庭的好處,由於物價上漲,土地價格也上揚,房產就是普通人一生最大的一筆財產,問他們這些案例的主人翁:為什麼不賣掉這麼做就好?搬到其他地方住這麼難嗎?
是的,年輕人或許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但不可忽略了年長者的內心感受,可能熟悉的老鄰居、熟悉的麵店老闆、便當店老婆婆等等,對於90歲的奶奶、爺爺來說,賣掉住了50或60年的房子,這是很困難的決定,甚至這間是更之前的祖先所重建留下,這就涉及到情感的問題,而非單純理財了。
是的,房子很舊了,維修費也拿不出來,裡面的雜物也多到滿出來了,但長輩們如果還是住在那個環境裡面,卻手上就是沒錢了,那怎麼辦?往往這問題會拖到最年長的長者離世,之後分財產問題才會解決。不過到了分遺產的那一刻,可能又衍生了新的問題,做人還真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