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不開車的人,只要出門都是騎車、搭捷運或是公車,如果要選的話,我一定不會買車。」上面這段話,是我朋友大約在一年多前聚餐時跟我說的,當時他堅決自己不會買車,結果,今年7月多跟他家人一起出遠門,他開了自己的車來載我們,車上我問他:「當初說的不買車呢?」
他說:「喔…沒有啦,就剛好之前疫情,車商就在做分期的優惠,想說預算也夠,就買啦!買了以後真的很方便耶,現在出門幾乎都是開車了。」我心想,男人啊…
有關買車這件事跟買房一樣,都會被拿出來討論買或不買,畢竟買車、養車的錢,每年大概就要花20~25萬元左右,這是一個社會新鮮人一半的年薪。
上面的數字是參考我一些有車的朋友計算來的,通常一台新車的價格大約是60~70萬元,攤提6年的成本或貸款,這邊就算它一年10萬好了,再來以下也都是以一年計算:油錢2萬元、保養維修費2萬、停車位3萬、稅金2萬元、保險費3萬,零零總總加起來,就是22萬元。
實際上,還有一些零碎的花費,像是高速公路的過路費、罰單都還沒算進去,所以買車不像購物一樣,不是買完就沒事了,後面可是還有一大堆費用要花!
只要有人來問我能不能買車,我都會先請他們想一想,買車的原因和資金夠不夠充足。
原因總歸來說,就是想要跟需要的區別,如果家裡做生意需要,或車只是佔總資產的一小部份,那就沒問題,但要是只圖個方便或是想著假日載家人出去玩,其實這種需求我覺得租車就很夠用了~而且全家人出去玩,一個月的次數最多也不會超過4次,這個理由就真的可以打槍了。
再來是資金的考量,經過上面的計算,就知道買車和養車的花費高的嚇人,我認為這些費用,最高不要超過年收入的20%,不然就算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了!
我的想法是,如果現在沒有必須買車的理由,但又想要有自己的一台車,可以試著說服自己:把這每年存的22萬拿來存股,或是找落入合理價或便宜價的績優股投資,10年以後,這些股票的股利或是從績優股賺的價差,都能讓買車的負擔減少一半以上甚至是全部。
簡單來說,因為還年輕,投資會有很可觀的複利效果如果把買車和投資的順序調換一下,有了被動收入以後,再拿這些錢去買車,可能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_艾蜜莉
1982年生,考過公職也當過上班族,曾擔任金融研究員。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425萬元資產,實現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財務自由目標。
著作:《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本文獲小資女艾蜜莉授權轉載,原文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