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季報公布完畢,對於紛紛擾擾的資本市場雜音也逐漸減少。
貫穿整個第三季的缺貨、漲價等題材,到底有沒有反映在公司的表現上?
十一月以來台股大盤加速回溫,加權指數均線呈多頭排列的型態,重新站回一七五○○點之上,已經重返九月初的位置。其中,含金量超高的第三季上市櫃公司財報表現,似是扮演重要的火力來源,觀察「基本面至上」的外資法人,隨著企業陸續報佳音,過往一個月來,外資就買超台股超過九百億元。
而在第三季財報完整揭露之後,若以「由上而下」(Top-Down)的選股策略思考,其實也能透過對部分產業族群的財報檢視,窺見投資者急於釐清的產業前景謎團解答,並從中進一步發掘產業熱度可望延燒至第四季、甚至明年的相關標的。
至於第三季以來市場上最熱烈的產業展望討論重點,從台積電七月法說會宣布漲價以來,幾乎可以說是圍繞在「漲價」與「缺料」這兩個關鍵字之上。
缺料情況是否有所緩解?這個問題,可以從電子五哥的第三季財報得到概略答案。
從營收看,五哥當中只有緯創(三二三一)的第三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二%,其餘各廠均呈現衰退,不過緯創因為持有今年以來股價低迷的立訊股份,導致二十億元的損失,第三季EPS(每股稅後純益)只有○.三元。
營收之外,若從電子五哥公布的財報檢視獲利能力,可以觀察到,只有廣達(二三八二)的毛利率在與去年同期和第二季相比有所成長,其他電子四哥則普遍出現毛利率微幅衰退的情形,進一步導致獲利表現黯淡。這樣的表現,其實也反映在股價層面,近一個月以來,只有廣達表現一枝獨秀,漲幅超過五.八%,其餘都是小漲小跌的表現,股價欲振乏力。
整體看來,從電子五哥的表現觀察,電子製造業似仍受到缺料及漲價不小的影響。
晶片 成了電子業戰略資產
至於漲價題材的受惠者,還是由半導體族群帶領,其中,晶片荒的MCU(微控制器)、IC以及半導體代工、封測,都是第三季財報獲利堅實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