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算式求出的數字如果越高,表示該公司「有效活用從股東手中蒐集而得的股東權益,並提高獲利」。
我在選股時,雖然投資的是上漲股,但前提是投資損失機率低的股票,也就是下行風險低的公司。因此,篩選「淨值比低、淨現金比市值高的標的」這個條件的同時,還要加入股東權益報酬率高的標的這個條件。
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英文是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
ROE=PBR÷PER
=淨利÷ 股東權益(※使用本期和前期末的平均值)
=每股盈餘(EPS)÷ 每股帳面價值(BPS)
=(淨利÷已發行股數)÷(股東權益÷已發行股數)
= ROA(淨利÷ 總資產)× 財務槓桿(總資產÷
股東權益)
※ 總資產使用當期和前期末的平均值
近年來,股東權益報酬率在日本股市又重新受到關注。2014年1月開始成立的「日經400 指數」(JPX-Nikkei Index 400),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也成為其採用標準。結果就是有更多上市公司注意到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重要性。和美國公司相比,日本公司原本股東權益報酬率就偏低,曾被外國投資者強力要求改善。所以在「日經400 指數」出現,並將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列入此指數的採用基準後,也被認為是回應美國投資人的舉動。順帶一提,美國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平均為15%左右,而日本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以東證一部的上市公司來看,平均還不到8%。
股東權益報酬率不是越高越好
不過,如果只看重股東權益報酬率高的話,其實有幾個能快速達成的方法。
第一,將股東權益中的剩餘資金再撥作分紅或回購自家股票。這樣做若能減少股東權益,則計算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分母就會變小,使股東權益報酬率變高。
第二,提高與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ROA)有關的財務槓桿。這是透過增加負債來推動新事業或企業併購,不增加自有資本就提高利潤的策略。相對於表示股東投資報酬率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資產報酬率表現的是投入資本
的回收率(兩者都是越高越好)。
若是採用第一個方法,因為算是還利於股東,通常在市場上有正面評價。
第二個方法,雖然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卻也同時增加負債,所以如何運用這筆負債來擴大事業、提高獲利,就是重點所在。
觀察股東權益報酬率時重要的一點是,與權益比率(Equity Ratio)的關係。所謂權益比率,是指不需負擔返還義務的資本,也就是在資產負債表上被歸為純資產的自有資產,也就是就負債與純資產相加的金額來說,自有資產占多少數字,所以理想狀態是找到「權益比率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也高」的公司。
因為行業不同,也會有股東權益報酬率容易偏高的公司。所謂股東權益報酬率容易偏高,是指不太需要持有資產就能經營的事業。當然,如果這樣就能在利潤方面有大幅成長的話也非常好,但其中也有利潤沒怎麼成長,只因為資本小,看起來股東權益報酬率相當高的例子。
換句話說,看股東權益報酬率時也要看狀況,不可一概而論,認為股東權益報酬率越高越好。檢視各種行業、各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時,還必須同時檢查一家公司在數字方面的演進等,這樣才能掌握適切的評估基準。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真確了解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