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職於會計事務所的時期,他雖擁有令人稱羨的薪水,但當時的他不是真正的富人;後來成為明星講師,所得屢創新高時,他也還不是真正的富人。直到他發現自己為了賺錢而淪為工作機器,他便下定決心改變生活方式,結合會計知識與之前的投資經驗創造了「富人公式」。現在他提倡「打造被動收入的富人公式」,提早實現財務自由。
他認為,成為真富人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領悟」與「設定方向」,因此需要明確區分資產、負債與所得,以及重新思考對於富人的判斷標準,再設定邁向富裕的目標。本書是他後悔沒有早點知道致富方法的深切體悟,也是傳授子女的富裕祕密,更是能帶領眾人通往幸福人生的導航。
任何事都用時薪衡量的扭曲價值觀
本來覺得就算累也要忍耐,依照原本的計畫,辛苦10 年後就能提早退休。不過回顧這段日子,薪水增加的同時,也產生出一些扭曲的價值觀,擔心再這樣下去,會對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
剛開始會把工作4 小時設定為目標,是因為想要悠哉地享受剩下的時間。就算不是一週4 小時,一天工作4 小時,也能充分過著更從容與豐富的生活。只要上午工作4 小時,下午可以享受個人時間或從事休閒活動,晚上則和心愛的人一起共度,有比這還要更棒的生活嗎?不過當一週真的只有工作4 小時,卻發生了出乎意料的狀況。
為了減少工作時數、賺取更多的錢,就只能想辦法提高時薪。我必須捨棄每小時只賺1 萬韓元的工作,專注於每小時能獲得2 萬韓元的工作。我會選擇授課,是因為我在會計事務所負責的業務當中,授課的時薪是最高的;會選擇為金融業授課,是因為相較於一般產業,金融業會更明白我授課的價值,也會願意支付更高的酬勞。
因為只專注於高時薪與能賺錢的工作,久而久之就變成以時薪的多寡當作決定的標準。
有一個笑話是「就算看見路邊有100 美元,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不會撿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比爾.蓋茲每秒賺的錢超過100 美元,如果把那1 秒用來撿100 美元,反而不划算。雖然是笑話,不過從邏輯上來說卻也很合理。
我第一次搬家時,因為只是搬到步行約5 分鐘路程的地方,也沒有大型的家具,因此選擇比較便宜的自助搬家,搬家當天我也必須空出一整天的時間幫忙。就算家具少,但搬家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結果辛苦忙了一整天,我隔天就累倒了。本來選擇自助搬家是為了省錢,沒想到反而花了我2天的時間,省下的錢還不及我的時薪,仔細想想,不如一開始就選擇代客搬家。明明用1小時就可以解決,我卻反而花了2天的時間,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為?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養成習慣,依照我的時薪作為判斷是否要親自去做的標準。
岳母說家裡陽台的水龍頭壞了,叫我有空去幫忙修理,雖然岳母說:「自己買材料裝上去比較便宜,幹麼要花大錢找人來修理」,但與其叫我去一趟,不如找水電師傅去修理會更好,因為我的時薪更高,與其花時間去修理水龍頭,不如把時間拿去上課,會是更合理的選擇(經濟學把這稱為「比較利益」,指一個國家生產某物的機會成本較別國低時,即擁有「比較利益」。
家人說要找一天去掃墓,站在我的立場,我同樣認為付錢請人去清理比較合理。開車來回超過8 小時,加上還要清理雜草,總共需要消耗2天的時間,與其親自去,還不如付錢找人清理會更划算,況且週末如果不好好休息,我根本就沒有體力撐過接下來幾天的課程。就算1 小時要支付20 萬∼ 30 萬韓元,我通常還是會委託他人,因為我的時薪更高,這樣才符合經濟效益,難道要因為這些事浪費我寶貴的時間嗎?
我始終認為用這種衡量方式較合理且符合經濟效益,不過這樣的方式卻產生了嚴重的問題。我和太太很晚才生下第一個孩子,有一天,太太說孩子想和我一起玩,希望我週末挪出一小時陪小孩。但我時薪這麼高,為什麼要叫我陪小孩玩呢?與其挪出一天的時間陪小孩,不如上一天的課,利用那筆薪水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把小孩交給比我更懂得玩的專家不是嗎?我就這樣變成了賺錢機器。
我本來是為了能陪伴孩子、為了減少工作時間,才會想提高自己的時薪,但現在我的薪水增加了,卻沒辦法挪出時間陪伴孩子。我被困在一個矛盾的牢寵中,因為不想浪費時間,所以把時間換算成金錢,結果卻演變成只對賺錢感興趣,空閒時也無法好好享受和家人的旅行,我該如何擺脫這個牢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