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巴菲特是全球公認最傑出的投資者,在他的理財生涯中,平均年投報率大約是20%多一點。那麼,你為什麼要去相信,一個你從未聽說過的人,有辦法讓錢每年成長60%,甚或100%?
我們與投資詐騙的距離─千萬別相信一夕致富
每一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投資者被奸詐的人騙取金錢,這些騙人的把戲有幾個共通之處:騙子會極力炒作過去的「成功」案例,攪動投資者迅速致富的美夢,他們會想辦法贏得你的信任,他們會一點一點的誘惑你,然後把你從原先相對安全以及熟悉的投資選項,慢慢推往你通常絕不會考慮的風險投機。
雖然並不一定會這樣做,但他們常常也玩弄羨慕生活方式的把戲,亦即讓你羨慕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豪奢生活,也想變得跟他們一樣。許多「老練投資者」相信,那些騙子行騙的對象只是投資新手,因為還沒有人企圖來騙他們。沒錯,但不是不會,是還沒有。
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對自己的意義
一個有效騙局的祕密,就是所謂的社會認同(Social Proof;譯註:指人們總是容易受多數人相同舉止的影響,進而做出相同的行為)。
現在來想像一下,你在一個購物中心裡閒逛,無意中聽到一個人說他碰到另一個人,對方說有辦法幫忙他在一年之內把100美元變成100 萬美元。你多半會把這個人當作是無可救藥的天真,甚至愚蠢;但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告訴你同一件事,你可能比較不會去取笑他;又如果是3位好朋友分別告訴你,他們都遇見了那個人,而且都認為對方所說的是事實,這時,你原先的懷疑就可能會轉化為好奇。
這就是社會認同會發生作用的狀況。幾百年前,我們都相信地球是平的─再怎麼說,當時每個人不都這樣相信嗎?
社會認同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它會讓你不再想去尋求獨立的證據。這一點不僅是對一般人而言,甚至對世界上頂尖的財務專家也是一樣。1995 年時,新世代慈善基金會(Foundation for New Era Philanthropy)從教會、大學以及各種慈善社團,收刮騙取了超過美金1 億3,500 百萬之後,宣告倒閉。新世代慈善基金會的主持人是滿頭白髮、魅力無窮的小約翰.本內特(John G.Bennett Jr),當時的受騙者包括美國金融界裡許多知名人物,例如著名共同基金經理人之子小約翰.坦伯頓(JohnM. Templeton Jr.)、慈善家勞倫斯.洛克斐勒(Laurance Rockefeller)、知名對沖基金專家朱里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前美國財政部長威廉.西蒙(William E. Simon),以及高盛集團前董事主席約翰.懷特海德(John C. Whitehead)。
本內特的手法是操弄受害者的行善動機。他告訴那些受害者,不願意具名的捐贈者願意為新世代慈善基金會所收到的捐款,提供相對基金,然後,新世代慈善基金則同樣會對捐贈者所指定之慈善團體所募得的款項,提供相對基金。在被問及不願意具名的捐贈者究竟是什麼人的時候,本內特則擺出一副必須尊重他人隱私的高貴模樣─這也讓那些身價百萬的受害者更加信任他,認為他的守口如瓶,是出於尊重別人的善意。
每一位在本內特名單上的捐贈者都覺得與有榮焉,為了杜絕懷疑的眼光,本內特只接受現今已有的捐贈者推薦的其他捐贈者,中選的人都覺得能夠進入這個小圈圈,是很榮耀的事,他們也不去過問錢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基金會的報稅表格上資產有好幾百萬,但利息收入卻只有幾千元?為什麼新世代慈善基金會沒有按照賓州的法律規定,向檢察總長辦公室登記為慈善機構?事實上,本內特確實如他所承諾,對捐贈者所指定的慈善團體所募得的款項,提供了相對基金─但這是在這些百萬富翁的朋友的捐贈支票兌現之後。
這裡可以得到的教訓是:不管是誰已經簽了投資合約,你都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功課,一個投資項目不僅對其他人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對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