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老張,我認識了蠻多年的,超過十年應該是有的,他比我更早就採用「小黃代步法」,也就是住台北並且靠捷運跟小黃偶爾加上步行,這樣搭配著過生活,並且總跟我說他的生活圈中,他都被朋友說他很節儉,算是很省!
以前我還沒仔細算的時候,總覺得他講這什麼屁話,光一個月搭計程車就要花掉1萬多塊甚至2萬,飲食的部分,週一到週四吃素食,週五~週日才大口吃肉,還提醒我即便是吃素也要吃健康的大量蔬菜,而不是吃一堆假肉假魚(就是外表形狀弄得很像肉,其實不是肉的那種)。
10多年前我並不懂這些,只覺得他連吃飯也太花錢了些,不管是搭計程車,或者吃個素飯自助餐要花到近150~180元,當時我覺得,買個50元或60元的便宜便當,有肉有菜,有時候還有魯蛋,這樣似乎更划算還吃得飽。慢慢隨著年紀的成長,經濟能力的上升,加上食安新聞的爆料,就開始發現老張真的是富家養出來的。
我年輕時並沒有考慮的很周全,像是認真試算下才發現,社會上真的許多人在財務能力尚未穩固前,就買下一台新車,或者還不錯的進口車,台北之所以房價這麼高的情況,有一大原因跟大眾運輸的完整性有關,除了捷運,公車或計程車也非常發達,那需要用車的誘因就大幅下滑了。當然,除了有些工作性質,一定要用車那另當別論,要不然買車跟買房或買股這些投資相比,真的是完全不能比的。
老張的交友圈也是十分精彩,以前不認為他簡樸,只覺得隨便說說而已,不過後來也慢慢理解為什麼他這麼說。今天他傳來一張照片,他另一位好友,正在採買名牌包,是位年輕老闆,做餐飲的,生意做很不錯,分店也有幾家了,老張說:「你看他這照片,全身上下哪個配件不是名牌?就跟你說過我被朋友們說很省甚至罵省過頭,你還不信。」
據老張說,這位朋友做餐飲生意,常常也要應酬,每天也忙到深夜才睡,身體這幾年差了很多,錢應該是有賺到,餐廳的評價也真的不錯,用料好像真的厲害,消費者也有捧場,但賺到錢後,常常大花特花,往好處想就是促進社會經濟,不過到底有存多少下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一起打球,但體力一下子就不行了,跟以前相比就是每況愈下。
我回訊說著:「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不覺得是真正的富裕,其實他有點辛苦,我並不會嚮往這種生活,五光十色的環境,應酬喝酒到深夜,站在各大品牌店內打卡,買包炫給FB上的朋友看,也許真的覺得這是很過癮的事,不過身體要顧。」所謂的消費標準,我是這麼參考前輩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