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各位學會像投資家一樣思考,我前面已經介紹過何謂投資的「能量」與「未來報酬」。而與之完全相反的概念,就是「浪費」。
一聽到浪費,你或許會想到花錢購買無用的物品。但是,浪費與投資一樣,不見得只局限在金錢上。我再說一次,虛擲時間也是一種浪費;一味遵從他人指示工作,自己卻沒有動腦思考,這種工作方式也是浪費。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行動缺乏前文所提過的「自主性」「決策」「運氣」等要素,就都可以視同「浪費」,「不自覺在便利商店買下不需要的東西,僅是為了填補心靈空隙」,這也是浪費的代表案例。
同樣地,一搭上電車就開始滑手機的習慣,或許也是出自於「怕寂寞」的心態。
填補孤獨的商品
人類有個弱點,就是會不自覺地把錢和時間用在填補孤獨的商品和服務。浪費行為的背後,隱藏著人性的弱點。為了戰勝這一點,我們必須徹底了解「浪費不會產生報酬」,並提醒自己隨時留意投資的要素。
舉例來說,在不自覺地把錢花掉前,請問問自己:「這樣做是否只是為了填補孤獨?」
簡單一個問句,就能夠減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浪費行為。
事實上,我經手的投資信託,也是一種填補孤獨的金融商品。
六、七十歲以上的銀髮族,多半都屬於單身或兩人家庭。他們雖然很有錢,生活中卻缺乏談話的對象。如此一來,一旦有大型銀行或大型證券公司的年輕業務員登門造訪,他們就會忍不住把對方當成傾訴對象,進而買下商品。
這些業務員賣的東西不是金融商品本身,而是填補孤獨。因此,只要按下高齡者的孤獨開關,就能夠順利簽約。
這件事沒有人敢聲張,卻是業界眾所周知的事實。
不過,這並不是正確的投資信託銷售方式。我自己也經常將這點銘記在心。
就像無窮無盡的欲望,即使孤獨能夠暫時得到填補,效果卻不長久。心靈的空虛必須持續消弭,於是填補孤獨的商品愈來愈多,感到寂寞的人也因此愈來愈多。這種惡性循環,能夠正確指引你選中好公司嗎?
想要真正像投資家一樣思考,必須以「未來」為出發點,衡量「長期的獲利」,而不是藉由煽動眼前的不安來賺錢。
有時反而要「刻意浪費」
話雖如此,人生也必須存在某種程度的浪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保持全神貫注,就現實層面來看不僅辦不到,也讓人筋疲力盡。
最重要的是,在行動之前,必須先明白「浪費就是浪費」。
「我每個月可以有一天在便利商店盡情採購自己喜歡的東西。」「上個月的大案子結束了,所以這個周末要徹底放鬆。」就像這樣,你必須有所自覺,浪費行為屬於特例。
這麼一來,浪費就不會變成惡習,生活壓力也得以紓解,你才能夠隨時找回投資家的思考模式。請刻意視情況分別使用這兩種思考方式,避免自己寶貴的時間與金錢,甚至自己的人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此浪費。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關於人生,我這樣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