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亮麗半年報下的淡淡憂愁

亮麗半年報下的淡淡憂愁

2021-08-18 14:25

台灣上市櫃公司已公布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在看似亮麗成績的底下,卻帶有一絲憂愁,已經漲多的台股,與半年報形成正面交鋒戰,未來仍否延續多頭續航的動能,大家都在看。

每年八月十六日是半年報公布的大限日,這是上市櫃公司半年經營成績總檢驗,同時,也是股價調整的一個中繼站。台股每年來到八月都是一次多空角力的轉折點,已經大漲的台股,與格外亮眼的半年報成績單,形成正面交鋒戰,這個半年報佳績能不能成為台股多頭續航的動能,此時最值得大家一起來探究。

 

今年五月上旬,國內前五大重量級投顧公司預測第二季獲利,最悲觀的認為七五○○億元,最樂觀的上看九五○○億元,但大家都沒猜對,答案是九九八五億元,比起今年首季的九八二五億元更為出色。今年上半年全體上市櫃公司淨利高達一.九八兆元,這個成績已超過二○一六年全年總和一.八八兆元,與一九年全年一.九八兆元相同,這代表台灣企業今年賺半年等於一九年賺全年,威力甚大。

 

如果以下半年企業獲利優於上半年來看,今年如果沒有特殊狀況,全體上市櫃公司淨利可能超過四兆元,這是空前的好成績。照理說,好的業績應推升股價往前進,不過半年報公布經常是一次股價修正與調整期。去年台股公布上半年的半年報,全體上市櫃公司淨利八九二二億元,這個數字不算亮眼,台股在去年八月二十日大跌四一六點,然後橫向調整四個月,一直到十一月才展開新攻勢。這次攻上一八○三四點,到了半年報公布前夕,台股K線連續八個交易日下挫,在市場上形成一大驚恐,大家害怕在亮麗的財報下,下半年世界經濟會出現許多變化。

 

如果從技術面角度來看,台股在四月二十九日本土疫情失控前,寫下一七七○九的高點,疫情出現破口後,跌到一五一五九點,到了七月十五日又彈升到一八○三四點。現在指數跌破半年線,如果以技術分析來看,一八○三四點是頭部,左肩是一七七○九點,這次八月五日的一七六四三點正好是右肩,這是十分完整的頭肩頂結構,頭部、左肩、右肩都出現了,如果從技術分析角度來看,台股凶多吉少,恐有大跌疑慮,技術專家杜金龍一直有這個看法。

 

政府單位決心不足,讓台灣社宅興辦起步晚,進度持續落後。這場賽車要迎頭追趕,「(興辦)速度」、「油料(經費)」及「續航力(後續管理)」,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為何社宅建置進度牛步?負責審計中央總決算的審計部,在去年度審核報告中就點出,自一七至二二年底前上網招標的社宅標案,從第一次招標至今年三月底止,平均要花十一.八七個月,甚至有案子超過二年未發包,工程有延宕問題,這與過去二年營建成本提高,缺工缺料,造成廠商無意願投標有關。

 

民間團體也有類似觀察,認為近年來台灣住宅市場過熱,反而連帶影響社宅興辦,「某部分是政府咎由自取。」住盟研究員廖庭輝直言。

 

他指出,從國內住宅開工宅數來看,一六年單年僅約六.九萬,到了二二年單年已達十四.六萬戶,六年間數量翻倍,但國內營造量能有限,導致廠商寧願優先承接民間建案,也不願承接政府的社宅建案。

 

對此,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受訪也坦言,過去二年確實存在社宅流標問題,但自去年下半年起,狀況已有改善,今年至今二十多案中,只有三案流標。

 

長照瓜分住宅基金九成財源

 

除了興建速度,社宅作為長期推動政策,須有永久、穩定的財源作為「油料」,這讓挹注社宅興辦的「住宅基金」扮演關鍵角色。

 

只不過,住宅基金目前的法定財源僅有「房地合一稅」,根據《所得稅法》,房地合一稅收入應用於住宅政策和長照支出,但上路以來,扣除統籌稅款一○%後,其餘九○%全數進入長照基金,引發不小爭議。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曾質疑,房地合一稅全都分給長照,社宅掛零,沒照顧年輕人。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也直指,長照需要經費,但用於住宅基金更符合名目,否則「很難說服民眾,為何把所有房地合一稅都投入長照。」

 

直到今年四月,財政部等部會修正辦法,才明定明年起房地合一稅餘額至少有一○%要挹注住宅基金。

 

更嚴重的是,住宅基金財源不穩定,自一八年至二二年間,除二○年度外,其餘每年皆仰賴國庫撥補二十億至五十億元,明年度更因租金補貼政策要撥補超過三百億元,此外,基金淨值更不斷縮水,從一八年的四九九億元,大幅減至去年底的三四四億元。

 

「油料」不足,還只是當下困境,社宅蓋完需要長久維運,後續管理更要精確估計財務,維持穩定續航。只不過,官方預估與實際卻存在嚴重落差,讓財務出現更多不確定性。

 

審計部在報告中也點出,負責管理社宅的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以下稱住都中心),出現「租金收入高估」、「興建及營運成本低估」兩大問題。像是住都中心預估六十年的社宅租金收入為近九千億元,但審計部預估僅七千億元;住都中心預估社宅工程建造費用約四千億元,審計部核算則需四千七百多億元。

 

審計部直指,因為經費的錯估,將讓住都中心的現金收支,從賸餘三百多億元,轉為短絀二千九百億元,若無法清償債務,就需內政部概括承受,國家買單。

 

近年住宅基金財務及國庫撥補情形

 

社會福利目的  不應考量自償

 

事實上,對於這樣的錯估,民間並不感到意外。廖庭輝直言,台灣的社宅興辦在起步階段,很容易低估成本。他舉例,日本、韓國興建一單位社宅,若需花上一百元,以未來營運五十到五十五年估算,成本要再花一百元;但台灣卻只多估三成到五成,「一開始就知道一定不夠。」

 

「未來要不就是調升租金,不然就是補貼更多。」他點出,這是早期社宅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估算誤差。甚至在租金方面,中央的住都中心採用較舊的估算方式,未考量到折舊,租金會不斷往上漲,與其他地方政府管理的社宅算法不一樣,對民眾會產生困擾。

 

不過,對於審計部點出的一連串「錢關」,政府打算以「撥補」治百病。吳欣修認為,若將社宅視為社會福利一環「撥補本就應該」。外界或許認為公共建設都要有自償性,但既然是社福目的,「沒辦法靠這個賺錢」,不應以自償做考量。

 

吳欣修強調,審計部所指的短絀是社宅興建後約五十年週期,實際上一年約五十多億元,可藉國庫撥補因應,若未來社宅數量成長,營運成本會有降低可能。

 

黃麗玲也認同社宅應視為社會福利,不該有盈餘或能自償;但她點出,台灣社宅蓋得緩慢,或許可藉由規畫設計、循環經濟的角度,更好控制成本。

 

邱顯智認為,住宅基金光靠撥補,代表每年會變動、財源不穩,且其他社福政策經費也會被壓縮。此外,房地合一稅課徵過多,代表房地產市場過熱,不是好現象,因此用來挹注平抑房價的社宅政策,會更名正言順,政府也要研擬其他財源,讓住宅基金財務更穩定。

 

在興辦社宅這場競速比賽中,台灣已經落後,不僅要踩住油門,加滿油料長期支持,在駕駛座上的政治人物們更要有遠見,秉持「不是自己任內剪綵也要做」的決心,才能讓社宅推動之路走得更穩健永續。

延伸閱讀
美撤軍阿富汗卡中國後路,台灣變「一路」最前缐!謝金河:美國走這步棋,下半年黑天鵝來襲
美撤軍阿富汗卡中國後路,台灣變「一路」最前缐!謝金河:美國走這步棋,下半年黑天鵝來襲

2021-08-18

習近平改革的如意算盤!謝金河:一紙公文毀掉一個產業 馬雲、馬化騰都是祭品
習近平改革的如意算盤!謝金河:一紙公文毀掉一個產業 馬雲、馬化騰都是祭品

2021-08-16

外資大咖對中國投資態度轉變! 謝金河:中概股跑出來的錢會往哪去? 是下個投資焦點
外資大咖對中國投資態度轉變! 謝金河:中概股跑出來的錢會往哪去? 是下個投資焦點

2021-08-15

台股連日「跌跌不休」 謝金河示警:每年地雷股效應都在「這時候」發生
台股連日「跌跌不休」 謝金河示警:每年地雷股效應都在「這時候」發生

2021-08-14

全球貨櫃航運股大漲,貨櫃三雄卻委屈?謝金河:半年報不敵當沖亂殺、外資補刀,年底等著看
全球貨櫃航運股大漲,貨櫃三雄卻委屈?謝金河:半年報不敵當沖亂殺、外資補刀,年底等著看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