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富豪民族,祕訣在於他們從小就執行嚴格的金錢教育。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前,爸媽就先讓孩子養成把零錢放進存錢筒的習慣。當孩子對數字有概念之後,他們就會自然而然與孩子分享金錢相關的話題,買東西時,他們也會讓孩子自己付錢跟找錢。
舉例來說,他們會幫助孩子理解「500元要付5張100元紙鈔」、「如果買800元的東西,付款1千元要找多少錢?」等概念,雖然一開始對孩子來說有些困難,但孩子會因此逐步熟悉數字。猶太父母在生活中也會教導孩子關於金錢的概念、單位與價值,他們認為,如果沒有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就等於沒盡到父母應盡的義務。
猶太人從小就會在生活中用數字量化一切,他們相信賺錢的根本就是要先熟悉數字。舉例來說,我們日常會說「今天好熱」,但是猶太人會說「今天超過32度了」。講到公司於規模時,他們也不會說「我們公司是中小企業」,而會說「我們是規模逾百人的公司」。以具體的方式表達,從小熟悉數字,是做生意賺錢的基礎。因為對生活中的數字非常熟悉,所以猶太人能夠發揮天生的心算能力,也讓他們能夠準確計算損益。
猶太孩子大約3、4歲左右,父母就會讓孩子做點簡單的差事,讓他們賺取零用錢,再藉此養成存錢的習慣。大約5、6歲時,他們就會讓孩子擦桌子、澆花、整理鞋櫃等。猶太孩子不是定期拿零用錢,而是透過勞動來賺取零用錢,然後用自己攢下來的錢買想買的東西,或是拿去做公益。
猶太父母會要求孩子寫零用錢記帳本,確認孩子把錢花在什麼地方。猶太人認為「把錢花在對的地方」跟「賺錢」一樣重要,所以他們並不會堅持一定要節省,但相對的,他們會跟孩子一起討論哪些錢是花在刀口上,哪些錢是不必要的花費。世界級富豪洛克斐勒也是從小幫爸爸做事,自己賺取零用錢,每次幫忙耕田或擠牛奶,隔天他就會把自己工作的內容寫在帳簿上,跟父親領取與工作等值的報酬。
洛克斐勒二世雖然已經坐擁天文數字般的財富,卻仍然對自己的子女執行嚴格的經濟教育。洛克斐勒每週六都會在家,要5個子女拿著零用錢帳簿,接受他的金錢教育。他以一個禮拜為單位給孩子零用錢,並要求他們詳細記錄錢的去向,並且還要求孩子把零用錢分成3等份,分別為私人用途、儲蓄與公益。這種金錢教育是從洛克斐勒二世的父親石油王大衛洛克斐勒傳承下來的。有句俗語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斐勒家族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都維持「富貴人家」的不敗地位,祕訣就在於他們對小錢也絲毫不馬虎,總是堅持條理分明地用錢。
大衛洛克斐勒三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沒有經過英明父母的引導,繼承遺產就像是一種詛咒。」
被譽為美國「經濟總統」的前聯邦準備理事會從小就從父親身上學會薪水、生活費、儲蓄與負債等經濟名詞,甚至連股票跟債券都學會了。這也讓他蟬聯5次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18年來掌管美國貨幣、金融等通貨政策的大權。從父親身上學習到的經濟知識,成為艾倫人生的一大助力,所以一遇到機會,他都會強調盡早執行金錢教育的必要性,他也強調「孩子從小學就該開始接受金融教育」。
「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新的金融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相關的費率和標的越來越廣,金融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是人們卻完全不理解這些各種各樣的金融手段。如果想要擁有正確的知識,做出正確的金融相關決策,那麼就必須從小開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