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海運、尤其是貨櫃業,寫下了太多驚奇。缺船、缺櫃、缺人、塞港……,每個事件都是航運界多年以來僅見,也造就全球主要航商今年獲利全部大噴發。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海運、尤其是貨櫃業,寫下了太多驚奇。缺船、缺櫃、缺人、塞港……,每個事件都是航運界多年以來僅見,也造就全球主要航商今年獲利全部大噴發。
對台股來說,「去年有護國神山,今年有護國艦隊」,航運股、尤其是貨櫃股,竟然能與台積電並駕齊驅,成為台股年度主流,更是令人嘖嘖稱奇。
但從年初漲到現在,貨櫃業供需失衡、航商大賺的利多,已經為市場熟知,接下來貨櫃三雄何去何從?護國艦隊還能繼續領航台股嗎?
從基本面看,貨櫃業後續的利多可說是一籮筐,包括貨櫃三雄的今年六月營收續創新高,加上目前美國幾乎各產業的庫存量都很低,不僅需要大量建置庫存,未來基建與消費的需求,也都會推升對貨櫃運輸的需求,原本第三季就是傳統旺季的貨櫃業,將會旺季更旺。
此外,今年因汽車晶片缺貨導致汽車無法出貨的問題,到了第三季總算開始紓解,下半年到隔年第一季又是新車問世的旺季,而汽車從生產廠出口到世界各地都需要以貨櫃運輸,這也會對貨櫃航運產生大量需求,更可能造成第四季淡季不淡。或許這也是全球第三大貨櫃航商法國達飛(Le Groupe CMA CGM)近期表示,本波貨櫃供給吃緊的狀況,要到明年第一季才會緩減的原因。
美歐調查運價是警訊?
有嚇阻意味貨櫃指標漲幅漸收斂
至於近期美國、歐盟陸續傳出調查並管制海運運價或反托拉斯的訊息,成為多空爭辯焦點,則是近期貨櫃股重挫主因。一位不願具名的法人表示,這主要反映美國政府認為高科技產業的出口,嚴重排擠到其他產業,不樂見因此導致美國整體出口失衡,而非對海運運價的管制;至於歐盟也宣示不會干預運價,因市場價格由供需決定,若真的以人為方式干預,只會讓未來漲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