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股票大跌,「空中掉下來的刀子」該接嗎?
進場前,仍要回歸理財起手式:身邊是否保留足夠現金
許多投資老手常常矜誇自己「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因此對於這段期間美股呈現膠著狀況,而台股急跌急漲,覺得根本沒有什麼。事態的發展也如他們所料,剛過去的這一個星期,台股有一天大漲,一天中漲,這兩天外資都買超不少。
但是投資老手可能沒有注意到,虛擬貨幣價格在幾天內重挫了五○%,在幣圈這個新穎的領域中,出現一位「喊水會結凍」的頑童馬斯克,他的發言可以讓狗狗幣上漲十倍,也可以害比特幣一夜暴跌。他在推特的發言,向來視美國證監會(SEC)為無物,當他發現基本上不歸任何人管的幣圈,更是自在揮灑,玩弄眾人於股掌之間。
前面討論的都是「投資」市場的現狀,但別誤會了,這一切,都是「投資」,而不是「理財」。時代不同了,我們還是習慣稱所有參與金融市場的人為「投資者」,而不是「理財人」;然而,仔細尋思,「理財」比「投資」的影響更深遠,「投資」只能算是「理財」的一部分。
「現金管理」就是「理財」議題中相當重要的一件事,比單純討論投資還重要。例如「退休要多少錢才足夠?」不一定會牽扯到投資,但是一定會與現金管理有關。如果一個人要孤單終老,兩千萬元加上棲身之所,還有適度的保險,沒有意外的話,就綽綽有餘了。這就是現金管理的概念,現金加上現金所產生的利息,可以提供生活所需,有時就犯不著去投資什麼。
疫情來的時候也一樣,企業如果沒有保留足夠的現金,店一收起來沒有收入,就只能讓恐慌隨著疫情蔓延;個人同樣身旁現金至少要留有半年,最好是一年生活所需。即使現金是借來的,也沒關係,以現在利率這麼低,如果因借錢而能讓長期有更好的收益,不是壞事;但也要保留至少支撐半年的現金,當然包括支出利息所需的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