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沃爾瑪利用各門市即為倉庫的概念,結合電商平台,做到最大涵蓋範圍銷售網,亦即「最後一哩物流(last mile delivery)概念」:美國三.三億人口中,有九○%住在距離沃爾瑪門市僅十五公里距離內。
(二)以科技拉近消費者
二○一六年起,沃爾瑪便開始積極布局未來,除了發展自有品牌,並與其他品牌合作豐富線上平台產品種類,提升產品價值外(以往沃爾瑪以販售低價雜貨為主),更開始收購一系列電商平台,例如:Jet.com、Modcloth、Bonobos、Art.com等,增加滲透率,培養用戶使用習慣;與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無人駕駛車公司Waymo合作,提供接送消費者的服務;與日本樂天聯手進軍電子書市場;與叫車公司Uber和Lyft合作物流配送;與微軟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共同開發無人商店;開發App提供客戶「代選」商品等,都是透過科技拉近與消費者距離—「線上下單,物流配送或實體店取貨」。DNA重組後的沃爾瑪,用其電商銷售額的高成長率,宣告電商戰場進入白熱化。
另一個成功抵禦電商狂潮,並持續成長茁壯的例子是好市多(Costco)。
二、好市多,一九八三年創立,全美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也是全美第二大零售商,以其獨特且高效率商業模式,市值自二○○九年低點約一百三十億美元,成長至目前逾一千二百億美元,在實體零售業遭受電商巨大衝擊的情況下,業績仍能不墜,令人驚歎!
好市多的商業模式圍繞著「價值與誠信」之承諾,主打批發優惠價提供高品質產品,並善待客戶、員工及供應商,我們可以觀察到好市多確實努力在執行其所設定的模式:
(一)定位明確
好市多的目標客群定位為「中產階級」,以每年六十美元會員費作為門檻,二○一八年全球會員已經達到九四三○萬人;而在銷售商品的選擇上,其以自有品牌搭配嚴格標準篩選銷售商品,並將商品項目限制在四千項以下,可確保會員購買時降低選擇成本,取得所需之高品質商品。
(二)低營運成本
公司會員數眾多,且商品多以大包裝數量銷售,因此其可以大量採購壓低商品售價,創造供應商、客戶雙贏。
公司通常也選擇郊區土地營運、省去裝修成本,且不作廣告,降低成本。從財報觀察,好市多設定「薄利多銷」策略,過去五年(二○一三年至二○一八年)商品銷售毛利率皆僅維持在一○%至十一%左右(沃爾瑪毛利率約二五%),從商品銷售中微幅獲利,壓低會員購買成本。
(三)提高客戶黏著度
目前好市多全球有七七六個銷售據點,單點每年可創造約一.七六億美元之營收,效率驚人。公司強調高品質,但產品價格超優惠,並不定期舉辦不同品牌、期間限定之商品特展,使會員消費能體驗不同驚喜內容,也讓全球會員續卡率接近九○%,黏著度高且有持續性。
好市多主要獲利來源為會員費收入,近五年會員費收入約占營業利益六九%至七六%,我們可統括其模式為一媒介廠商,媒介會員以較低成本取得高品質商品,目標為增加更多會員收取會費,此與其他零售通路商主要以銷售商品為獲利來源之模式有巨大差異,也使好市多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在電商狂潮中仍能屹立不搖,股價屢創新高,創造好市多不敗傳奇。
在亞馬遜新商業模式崛起過程中,實體店家死傷無數,但優質企業仍能以其優勢因應衝擊,無論是利用既有競爭優勢進化,抑或是獨特商業營運模式,皆能創造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兩家皆為股神巴菲特曾經考慮或持續長期投資之優質公司,具備「護城河」的商業模式,值得投資人細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