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一句話,以前在我父親那一代,最常聽到他說:「如果可以中一張樂透就好。」這句話大概從小聽到大,有上萬次沒什麼問題,有時母親也會發起火來,叫他不要再做什麼白日夢,不過好在父親雖然愛嚷嚷,動作還是很勤快,勤勞一輩子,不菸不酒不賭(股票亂玩不知道算不算賭),終究還是把3個孩子養大了。
也許是時代進步,把中樂透改成較為有素養的名詞,就改稱為「財務自由」,連老父親都跟著朗朗上口,現在改成說如果財務自由就怎樣怎樣的,財經台看多了,果然還是會進步的。其實說起來也挺有趣,每當有朋友或讀者說著想要財務自由,我就接著問他們:「如果你現在財務自由了,所以下一步是?」
十之八九都是當機,支吾其詞也說不上來,大概就是像「那就可以環遊世界」、「可以隨時都去吃大餐不用看價格」、「買跑車啊!那還用說,女生就會靠過來」、「我要當貴婦,買包買鞋就可以不用看老公臉色」、「下午茶天天吃,天天喝,不用上班就是爽!」
也有一些回答是:
「我就能好好陪伴爺爺,他生病很久了,從小把我帶大,剩沒多久了,想陪著走最後一程。」
「希望可以讓爸媽過上好生活,不要60幾歲一把年紀還在作清掃阿姨,太辛苦了。」
「也許可以像畢大您這樣,也想當個作家,不一定寫財經類,也可以寫一些跟我的貓咪相處日記之類。」
其實「財務自由」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見得就是代表「很有錢」,畢竟這個標準因人而異,真的差太多了,以前我就很常跟不懂股票名詞的朋友,解釋各種基本名詞,像是EPS好了,為什麼A公司淨賺500億、B公司淨賺100億,但EPS卻是B公司比較高,股價也比較高,明明賺比較少錢不是嗎?原來要看的是資本額(股本),更白話來說就是這些錢要多少人分的意思。
A公司500億淨利,但股本卻是1000億,那EPS為5元。B公司100億淨利,但股本卻是50億,那EPS就是20元。很明顯我們都理解為什麼B公司的股價會比較高了。EPS就是衡量公司究竟賺了多少錢的真實意義。
再回到「財務自由」的生活案例來說好了,「他們那對夫妻每月收入相加有30萬」,很多人光聽到這裡也許覺得那肯定是很自由,生活真的可以過得不錯。結果誤會大了,他們生了3個孩子,而且住在台北市,買房暫時買不了,就用租的吧!
一家5口人,加上男方爸媽一個中風,另一個洗腎,必須同住在一個屋簷下,這樣就是7口人,女方爸媽還算不錯,住在台南,自給自足,偶爾想念女兒的話還會北上看看孫子女。在台北市租電梯4房2廳2衛加1個車位,租金沒4萬是不大可能租到房子的。你們覺得他們財務自由嗎?這是真實讀者的案例,一點都不誇張,社會上很多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