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經濟學家及鷹派人士預期,通膨持續升溫下,明年聯準會將升息。然而,市場過度關注通膨,反而會忽略金融穩定性將面臨更顯著的風險。在PIMCO (品浩),研究顯示美國民間超額儲蓄恐導致股市震盪,並進一步推測聯準會可能收緊宏觀調控政策,升息則是最後的政策手段。
部分經濟學家提出警告:過度刺激可能導致經濟活動過熱。通膨升溫的風險將持續累積,恐重回1970年代以來首見的高峰,迫使聯準會升息的時間點比預期早。
即便相較於目前的經濟產出缺口,支出的規模相當龐大,但在PIMCO,我們認為不太可能重現1970年代的通膨環境。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經濟的結構性改變,勞工的談判能力已大不如前,近來債市的價格走勢亦呼應PIMCO的觀點。
經濟前景改善與新一輪財政刺激措施,使得美國實質殖利率向上攀升,且長年期平衡通膨率利差,向聯準會長期通膨目標靠攏,但這不代表通膨預期已攀升至令人擔憂的地步。
我們在此同時也留意到美國的金融穩定性可能面臨更顯著的風險。目前美國約有1.1兆美元的超額儲蓄停泊在民眾的支票與儲蓄存款帳戶,當中部分資金可能會進入金融市場,進而推升金融資產的價格。因此,PIMCO認為,未來幾年美國宏觀審慎政策應會轉趨緊縮,但不會輕言升息。
產出缺口與儲蓄
在防疫措施的限制下,財政刺激發揮的乘數效應可能不如以往。根據PIMCO的估計,美國的產出缺口預期將在今年底前弭平,且2022年的實際產出可能略微高於潛在產出。此外,美國失業率可望重回3.5%左右。由於勞工將陸續返回職場,勞動供給增加應會抵銷失業效應,與略微高於目標水準的通膨表現相呼應。
根據美國國民收入與生產帳戶(NIPA)估計,目前美國民眾所累積的超額儲蓄約1.6兆美元。而聯準會金融帳戶報告(Financial Accounts)也顯示,這些錢大多停泊在支票與儲蓄存款帳戶中,且該估算數字並未扣除房貸寬限期內應繳的本金。根據Black Knight估算,美國民眾在寬限期內累積應繳的房貸本金約為5,000億美元。然而,即便扣除這些房貸債務,他們仍持有高達1.1兆美元的超額儲蓄。
PIMCO分析,這些資金更有可能流向房地產/金融市場,且正在進行當中。聯準會的金融帳戶報告顯示,美國民眾加碼投資房地產與股票的同時,流入銀行帳戶的存款也同步下滑,但投資股票造成的影響較不顯著。
以往每當經濟衰退結束後,美國民眾的儲蓄率常略高於經濟衰退發生前的水準。不過,根據聯準會的分散式金融帳戶統計,在高達1.1兆美元的額外儲蓄中,約有三分之二的資金集中在排名前10%的富裕家庭,而這群富裕家庭也手握美國90%的股票投資部位。因此,即使美國在疫情期間的各項財政刺激方案集中補助低所得家庭,但由於其必要性支出佔收入的比例較高,補助金額恐已花費殆盡。
「顯著的」金融穩定性風險
若民間額外的儲蓄流入金融市場,金融穩定性將面臨更加顯著的風險。例如,社群媒體能左右幾檔個股的價格走勢。儘管這非系統性的現象,卻也可能導致未來股價暴漲暴跌的現象反覆上演。
聯準會在1月的政策會議上,用「顯著」描述金融穩定性面臨風險的程度。因為公司債、股票、工業房地產、多家庭住宅房地產的價格已偏貴;中小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體質欠佳;以及避險基金的槓桿比例過高。
此外,聯準會在2月19日發佈的貨幣政策半年報中,提及貨幣市場與共同基金面臨「重大的結構性弱點」,並表示「若再不進行結構性改革,2020年3月的結構性弱點將延續下去,且可能進一步放大未來的各種衝擊。」
宏觀調控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收緊
有鑑於此,在PIMCO,我們研究認為,未來美國可能收緊宏觀調控政策,並預期其他的監管機構將祭出相關政策解決眼前的結構性弱點。金融穩定委員會針對去年的市場動盪與各國的因應政策進行評估,並在最近公布的報告指出,各國應強化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的體質韌性、降低開放式共同基金(特別是貨幣市場基金)的流動性風險、評估市場參與者追繳保證金的能力、以及改善核心債券市場基金槓桿比例過高的問題。
升息,是不得已的手段
目前,部分預期通膨將升溫的鷹派人士認為,聯準會在2022年升息的風險越來越高。聯準會理事Lael Brainard曾在2015年表示,聯準會的宏觀調控政策工具有限,在制訂貨幣政策時,須充分討論金融穩定性面臨的風險。
儘管如此,PIMCO認為,升息是聯準會最後的政策手段。聯準會主席鮑爾在2021年1月的記者會上強調,聯準會不排斥用貨幣政策解決金融穩定性風險,但過去從未實行。當各界紛紛擔憂通膨威脅,其他影響金融市場並對金融穩定性帶來威脅的風險,反而受到忽略。
-
Tiffany Wilding是PIMCO執行副總裁暨美國經濟分析師,駐於美國加州新港灘辦公室,定期為PIMCO部落格撰文。
PIMCO集團已在台設立總代理,品浩太平洋投顧獨立經營管理 。設置於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68號40樓,電話為(02) 87295500,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為 (109) 金管投顧新字第027號。 |
延伸閱讀 >> 美債殖利率飆升,可能是對通膨預期的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