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比活得久,更需要做好準備。信託專款專用的特性,能夠協助老後的理財規劃、安養金運用與子女保障,並避免意識不清時,財產被不當挪用。
國泰世華信託部協理趙子仁表示,台灣即將於二〇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化而降低判斷力,甚至面臨失能或失智。使得年輕所打拼下來的老本,容易遭有心人詐騙。熟齡世代除了累積退休金外,提前規劃老後的金錢運用,已是身處高齡時代必修的財務課。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趙子仁(左二)與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左三)、基隆市政府社會處處長吳挺鋒(左一)、安侯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蘇嘉瑞(右二)共同探討熟齡財富安全。
跨界對話,高齡需要的不只是照護
今年第四度榮獲「最佳信託金融獎」的國泰世華銀行,長期與政府機關及社福機構共同推展信託觀念,日前應邀與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基隆市政府社會處處長吳挺鋒,以及國內少數同時擁有律師與醫師身份的 KPMG 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共同主持人蘇嘉瑞進行跨界座談,為「長者財務安全」議題提供見解與反思。
這場集結金法學政與科技業等十一位專家,緊扣「熟齡安全」的「二〇二〇基隆城市高齡論壇」,是地方政府首度從「照護資源」延伸到更高層次的「經濟與心靈安全」議題,透過跨界交流,為即將邁入超高齡的台灣社會提出建言。
金錢、股票、房地產、保險金都能信託
另一方面,國泰世華是業界積極推廣「安養信託」的先鋒,將金錢、保險金、股票及不動產等納入同一信託管理的業者。不需要因為資產類別不同分別簽約,省去繁複的手續,讓信託更貼近民眾需求。
趙子仁提醒,運用信託提早確立運用方式,例如定期支付養老機構費用,或因緊急事故住院時,由受託銀行從信託專戶中支付,為高齡者架起財產安全的防護網,也避免晚輩因照護問題產生爭執,而導致家庭失和。
長輩不說,晚輩不敢問:傳統觀念形成財務安全漏洞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在「二〇二〇基隆城市高齡論壇」中提到,《老人福利法》中有規定,政府可透過信託來保護長輩財產安全;委託人若有疑慮,還可請民間團體任監察人,監督金融機構執行。但若要長者預立遺囑或是開口討論財產的安排相當不容易,就像到底要讓哪隻老鼠在貓脖子上掛鈴鐺一樣難。
基隆市社會處處長吳挺鋒則表示,老後風險比想像中複雜許多,即使透過專業與理性的信託規劃,但台灣的文化背景是當子女主動和長輩提及遺囑、財產分配,可能引起反彈,「要怎麼向長輩開口?怎麼營造良好的家庭溝通?第一道門檻是文化層面。」
蘇嘉瑞律師亦指出,民眾可以善用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意定監護制」。由當事人到法院公證指定自己選好的監護人,一旦因為失智失能需要啟動監護宣告時,「意定監護人」將比由法官指派的監護人更貼近本人利益,以降低財產管理爭議與社會成本。
信託指定專款專用,隔離詐騙與不當挪用風險
國泰世華以一個高齡獨居老榮民為例:人緣不錯王老先生,朋友有難時經常會找他借貸,出入醫院又常被陌生人推銷各種保健食品。擔心身上的退休金被詐騙,於是決定將四〇〇萬的養老金交付信託,指定用來支付醫療費,與將來入住安養機構的費用,日常就以月退俸照顧自己的生活。避免自己因為老來糊塗被詐騙蝕掉老本。
每個人都會因為老化,導致思考與判斷力不再像年輕一樣靈光。金管會也已將如何防範高齡者遭金融剝削與金融詐欺,列為重點工作。近年來,許多社會故事已讓這一代的中年人意識到:「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此,國泰世華提醒;除了存退休金之外,財產該怎麼被使用、被保障,當自己意識清醒的現在,就可以開始規劃。善用信託照顧自己,確保未來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過想要的生活,是熟齡們邁向「獨立老」的第一步。
怎麼做信託? https://reurl.cc/9X8j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