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計畫政策轉向,追求高品質發展的長期競爭優勢。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
金庸小說中的哪個角色最強,一直是武俠迷最愛討論的話題。其中《天龍八部》的少林掃地僧雖然名不見經傳,但他潛心修行數十年,內力雄厚,時常被認為實力凌駕於赫赫有名的武林大老之上,為歷代江湖第一。
大拙勝大巧,武俠世界如此,在經濟領域亦然。當上個月全球都把目光放在眾聲喧嘩、堪稱傳奇的美國大選上,中國默默提出「十四五計畫」,擘劃出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二五年的經濟藍圖。那麼,這次的五年計畫,與過去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十四五計畫以品質為核心,打造內需型經濟體
在中美關係生變、全球成長趨緩的產經結構下,十四五計畫首次不再著重 GDP 成長率,而是強調經濟轉型,重「質」甚於「量」。向來以高經濟成長率為傲的中國轉向,怎樣轉,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第一,科技自主與科技創新。川普在任時,美國祭出科技制裁,使中國無法像過去那樣「站在巨人肩膀上」,直接複製、模仿和引用。在「川建國」的砥礪下,中國科技發展將半導體晶片技術,視作發展的重中之重,從金融市場改革、提供科創所需資金,到長期人才培訓,預估需要十到二十年時間,正好切合二〇三五年「超越美國」的遠程目標。
第二,環保轉型、工業四·〇。過去中國著重工業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嚴重到政府須正視的時候。未來計畫結合製造與數據的工業四·〇,啟動綠色能源、新能源車等產業,兼具環保與民生需求,從永續經營根基提升競爭實力。
總合以上兩點可看出,應對國際多變的經貿環境,中國將啟動以「科技」與「消費」做為雙引擎的內需型經濟計畫,取代過去依賴出口為主的模式。重點扶持產業如新經濟電動車、科技和消費等題材,雖短期要速有成效不易,但在政府傾力培育下,可望重新凝聚投資人目光。
美對中增加關稅暫緩,政策訴求穩中求健
美國民主黨對中策略可望由川普時期的強加關稅、打壓科技模式,重回歐巴馬時期,聯合歐洲的多邊主義對華施壓,預期短時間美對中再加關稅機率較低。
事實上,相較於歐美現仍深陷疫情泥沼,中國今年前三季經濟產值已和二〇一九年相去不遠;IMF 也在十月將今年中國 GDP 成長率,由一%調升至 一·九%,成為全球唯一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顯示中國疫後恢復情況頗佳。
從內需看來,居民收入回穩、消費自谷底攀升,十月零售銷售年增四·三%,連續三個月回到正成長。其中線上消費成長高於整體消費,疫情使消費模式由線下轉為線上,科技服務仍為未來發展核心(見圖一)。
近期科技巨頭如京東、阿里巴巴等陸續回港掛牌,市值已超越傳統金融代表如工商銀等企業,非傳統金融企業正蓬勃發展。雖然日前政府推出網科反壟斷法、螞蟻科技 IPO 受阻等,加強整頓網路平臺經濟的政策,使短期中國科技股受到衝擊,突顯出中國金融市場人治色彩濃厚、需要調整的現況。但另一方面,「政策主導」的經濟發展具強大控制力,科技金融日漸茁壯趨勢不變,及龐大內需支持,現股價回弱之際,不失為逢低承接長期布局時機(圖二)。
東方大俠沉潛,產業體質改善可望帶動股價緩漲
整體而言,十四五計畫對於中國而言,就像是重新蹲馬步、練內力的閉關期,雖然缺少過去驚人的經濟成長目標與發展策略,卻是日後是否能夠再次跳躍式成長的關鍵。經過今年疫情洗禮,預期明年中國企業獲利改善,特別是政策主導的科技、綠能、服務產業,成長性賦予市場想像空間,相關產業股價可望逐步緩漲。對投資人而言,可用中長期投資作為主要布局策略。
延伸閱讀: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