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拒當下流老人!先別管健保、勞保漲不漲了  專家教你如何規劃退休生活保障

拒當下流老人!先別管健保、勞保漲不漲了  專家教你如何規劃退休生活保障

蕭婷方

理財

shutterstock

2020-11-26 17:36

健保基金財務吃緊,連續四年靠安全準備金填補短絀,安全準備金明年將低於安全水位,健保會明(27日)將討論明年保費是否調漲,漲幅估落在4.91%至5.65%。不論這次漲幅為何,可預期未來費用將逐年提高、補助的服務將通盤檢討、部分給付項目可能縮減或提高支付條件。

醫療支出無法完全仰賴國家,近期又頻傳國民年金基金、與勞工退休基金同樣有財務危機,顯見生活不能全賴國家的社會保險。民眾未來退休生活品質該如何保障?若趁年輕時提前佈局,又該如何規劃高CP值的保單?

永達保經籌備處經理陳宗玉表示,規劃保險的關鍵就是「風險轉嫁」,保險時應先思考自己哪些無法承擔的風險,並以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保障,如死亡、意外殘廢或失能失智等,避免因醫療費用高昂,影響自身收入與家庭經濟收入的情形。

 

避免風險後,進一步就是要避免退休生活「付不起醫療」、成下流老人的窘境。陳宗玉說,健保制度長期收支不平衡,健保給付項目可預期的是,只能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此外,推陳出新的治療方式或新藥不斷創新,會發現目前退休生活規劃的保障難以順應科技進步,退休生活資金準備十分重要,保單規劃「關鍵是理財又兼具有多重功能保障」。

 

 

儘早補足財務缺口 才不致於有財務焦慮感

 

陳宗玉分享心法,每個年齡層都應開始規劃退休,部署短、中、長期資金需求,並要將時間軸概念納入,越早保、越能享受時間帶來的複利,對的保單類型,能兼具財務風險轉嫁、更能保障家庭經濟責任,趁年輕及早部署退休、不同年齡層不同風險規劃。

 

年輕單身小資族:先買基礎保障、避免風險

陳宗玉建議,比較沒有財務基礎的年輕族群,可先避開還本型保險,以定期壽險,失能與醫療險入門,「先買保障再累積資產」。陳宗玉說明,每個族群都需要轉嫁風險,醫療與失能是基本門檻,而定期壽險最便宜,若發生意外、走較早,可避免家庭經濟因突如其來的大筆支出陷入困境。

 

中年上班族:風險分散、安家照顧與退休養老

陳宗玉指出,中壯年大多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最應避免家庭因大筆醫療收支、或「一人倒、全家倒」的狀況,建議先考慮失能照顧、重大傷病與安家照顧來安排,可以低保費、高保障的壽險搭配醫療附約,也可考慮提高意外險保額補足風險缺口。

 

陳宗玉強調,要以低保費買到高保障,多餘的資金好好支配或投資,才能存下一筆「醫療準備金」、彈性規劃退休生活費。近年「存退休本」的理財風潮下,保險公司有「年金型」的新型產品,可在年輕時將手頭多餘資金「強迫儲蓄」,退休時除了自提退休金外,還有延續性的被動收入直到人生終點,能財富自由、不看人臉色度日。

 

退休族群:避免成為家庭負擔、退休安養

進入人生退休期,對家庭與子女的責任慢慢減輕,應避免成為子女負擔,更要因應身體可能出現的狀況自備醫療準備金,如失能扶助、長期照顧、重大疾病與終身醫療等,都是選項。

 

陳宗玉也提醒,退休族群除關注自身健康、醫療費用外,也要重視「傳承」問題,也應注意要將保單關係人做對的安排,才不至於未來身故後,子女因稅去財。

 

 

醫療相關險 避免以巴氏量表作為理賠門檻

 

保險雖視個人需求規劃有細部差異,整體來看醫療險與失能險還是基礎保護。陳宗玉提醒,民眾購買醫療相關保險時,不論是實支實付、定額給付類型,應注意保單盡量不要以巴氏量表作為理賠門檻,以巴氏量表作為理賠門檻的設計規劃,通常身體失能狀況很嚴重才有理賠機制,較容易產生理賠問題,較容易發生不予理賠的情況;若為「殘扶失能險」,理賠門檻較低,保障反而較完整。

 

另外,民眾在在選購癌症險時,要注意條款有無包含併發症及安寧病房給付,建議防癌險搭配「重大傷病與防癌險」,讓保障更完整。

 

延伸閱讀

退休一點都不難,存1000萬就夠了!投資用這招,50歲後不用上班,也不擔心沒錢花
退休一點都不難,存1000萬就夠了!投資用這招,50歲後不用上班,也不擔心沒錢花

2020-11-26

每天存180元就能夠退休?一張excel表算給你看:這樣做,60歲後每月爽領4萬生活費
每天存180元就能夠退休?一張excel表算給你看:這樣做,60歲後每月爽領4萬生活費

2020-11-26

退休理財變全民運動 元大證券助贏在起跑點
退休理財變全民運動 元大證券助贏在起跑點

2020-11-25

準退休族超前部署 打造穩定現金流才能無憂
準退休族超前部署 打造穩定現金流才能無憂

2020-11-25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14家金控股有12家賺贏去年!存股族最愛「這官股銀」為何沒達標?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14家金控股有12家賺贏去年!存股族最愛「這官股銀」為何沒達標?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