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與價值股各有擁護派系,孰優孰劣還真不好說;
但無論哪種類型的個股,記得,人多的地方別去,才是自保之道。
長久以來,股票市場為了成長股與價值股孰優孰劣而爭論不休。先來界定兩個概念。價值股本益比通常較低,約十倍左右;成長股則享有較高本益比,甚至還沒有獲利、算不出本益比;這麼看來,價值股會是較好的投資。不過,自二○○八年以來,儘管成長股已經漲翻天了,價值股卻還躺在金融海嘯崩盤後的水位。
成長股之所以是成長股,在於全新領域,新商業模式、新產品、新市場;因是創新領域,無前例可循,所以有很大的空間可想像,也需要投入大筆研發費用。市場很難了解成長股全貌,一來管理階層不想說太清楚,以免被對手模仿;再者,因為領域太新,說再多,投資人還是一頭霧水。
價值股正好相反,通常是公司在擁擠市場中競爭求活;之所以擁擠,是因為產品或營運模式已存在好長一段時間,市場玩家都知道彼此在搞什麼把戲。這類成熟產業成長率常受到整體GDP成長的限制,多數已開發國家中,GDP成長率約在二至三%。
以目前投資環境,大部分的價值股都可能落入所謂的「價值陷阱」中;也就是一筆投資會產生虧損,卻又未跌到令人厭世的絕境,投資人始終抱著「公司營運將復甦」的期待,但又總是事與願違。當前的成長股出現在數據資料相關產業,他們可能是不同產業,但共同點是大量收集、儲存、銷售及運用資料;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是佼佼者,而雲端服務、5G及傳統社交媒體等業態,也屬於這一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