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場變動,投資人失去很多信心。」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張凌雲分享,曾有客戶說:「現在連做定存都虧錢。」讓他覺得很納悶,原來該客戶過去財富管理一直只做定存,但定存期滿後,看到市場表現不錯的標的,還是忍不住投入,然後再回來做定存,長期下來,產生「定存還是會虧錢」的想法。
其實,今年國際市場雜音頻傳,包括地緣政治、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土耳其股債匯市大震盪、美國聯準會升息等變數干擾下,投資想要賺到錢,並非容易事,而投資想要賺錢,最重要的關鍵在於「選擇進、出市場的時機」。
針對外商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觀察,財管客戶的投資理財行為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個不理性投資行為,包括追高殺低、轉做定存以及重押單一部位等,導致投資不容易賺到錢。瑞銀智慧財富管理部門執行副總裁顏明宏也不諱言地表示:「台灣財富管理客戶的投資行為,不僅是大錯特錯、一錯再錯,且數十年如一日。」
追高殺低
顏明宏舉例,去(2017)年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表現很好,漲了35%,其中的中國基金更漲了40%至50%,很多投資人都看「績效」在做投資,去年市場表現好,今年1月紛紛進場「追高」。瑞銀智慧財富管理今年1月的新開戶數和新錢投資均創新高,且既有投資加碼資金,更是去年平均值的五倍。
但1月底市場來到高點,美股大舉下跌10%,引發市場動盪,原本客戶沒那麼多新興市場部位,因今年初加碼追高,幾乎套在最高點。
至於到了6月美中貿易戰爆發,投資人開始出場。根據瑞銀統計,6月財管客戶贖回和出場的金額,是月平均金額的8倍,創下新高。但7月市場開始穩定反彈,8月美股再創新高。顏明宏說,6月出場的投資人犯了「殺低」的錯誤,導致錯過美股的漲幅。
滙豐(台灣)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部資深副總裁王金生同樣認為,追高殺低是投資人一直以來的投資盲點。
王金生分析,新興市場股市在2007年整體39.82%年化報酬率,但隔年(2008年)來到-53.8%,2009年再度回到79.02%。若投資人當時在2007年底才進入新興市場股市,就有相當風險,因為無法趕上該市場原先向上的趨勢;而同樣地,若該投資人在2008年選擇處分新興市場投資,又可能會錯過2009年整體市場的反彈趨勢。
轉做定期存款
過去定存年息率僅約1%左右,但在多數銀行紛紛將年息提升至3%以上後,許多投資人因不耐市場修正或盤整,選擇將資金撤出金融市場轉至定存,此上漲進場追高、下跌退場觀望的不理性行為,長期下來,往往會讓投資人賺不到錢,甚至賠掉了不必要的交易手續費。
張凌雲坦言,如果單憑短期市場波動做進出場判斷,將難以獲利。
重押單一部位
2017年中國漲很多,投資人都「重押」中國股票,但重押投資風險較高,正確的投資方式,應該要做適當的資產配置。王金生指出,觀察2004年至2015年股市和債市等資產類別,有超過半數波動度落在10%以上,若僅投資在單一部位,相對具波動風險。
整體來看,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負責人葉清玉表示,投資人在進行財務規劃時,可以採用財富保全(低報酬低風險)、財富累積(中報酬中風險)、財富增長(高報酬高風險)的概念,並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分別規劃適當、適量配置,並定期檢視投資組合。
其中,凱基銀行理財規劃部資深協理張冠雄建議,積極型投資人資產配置上,可以現金10%、保險20%作為財富保全;另投資比重上,基金30%、股票35%以及債券型相關商品5%。
穩健型的投資人,以保險30%、現金10%作為財富保全;另基金30%、股票20%以及債券型相關商品10%。保守型的投資人則以保險40%、現金10%作為財富保全;另投資比重上,基金30%、股票5%以及債券型相關商品15%的比例做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