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你覺得天使投資人最在意哪些事?

你覺得天使投資人最在意哪些事?

最近聽剛從德國參展、分享區塊鏈主題的先生分享投資圈的一些事,因有提到中國比特幣首富李孝來,才想到前陣子剛看完他的書《給你10萬,你怎麼做到10億?》,主要也是衝著他解讀史丹佛和矽谷最大創業加速器YC合作的創業課程,提到成為10億美元獨角獸的創業秘密。

從我先生的分享中得知,雖然他在台灣的幾本創業書有不錯的成績,不過原來在投資圈中也是有另一派反他的,據說是除了比特幣以外的投資項目成績沒有那麼理想,這倒也合理。人家在書裡也有承認:「雖然最終業績不錯,但整體上來看,成功基本上只局限於比特幣領域,而比特幣之外的投資活動,成功率非常低—雖然在比特幣領域也有失敗的項目,但成功率卻相當高。」

 

不過,也因為這樣,這本書中關於「資本的喜好」引起我的好奇-到底天使投資人最在意哪些事?因為前兩年有接觸到天使投資人和中國的投資者,讓原本從事教職、後來從事身心靈、教育培訓領域、到現在身在出版界的我,看到光譜另一端很不一樣的樣貌,特別是這世界對於金錢有不同價值觀以及遊戲規則,當你試圖想搞懂時,反而更霧裡看花。

 

以下分享一些特別有感的段落和觀察的心得:

 

從閒聊開始吧!

 

「擅長閒聊是投資人的基本素質。…投資人要選擇賽道、要選擇自己的合夥人、要選擇創業者、要選擇下一輪投資人……創投圈其實就只有一件事兒:選擇。剩下的都是閒聊了。」

 

看到這一段就想到前年的插曲,本來一開始是要接母公司旗下一家A品牌公司的總經理,因為前一個總經理和投資人不合,我本來是想去接個專案管理,協助新任總經理的職務,結果投資人說那就當總經理吧。當時也整個狀況外,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能量似乎還沒到可以勝任的程度。神奇的是,後來投資人又安排和另一位中國的投資人吃一頓吃到飽的火鍋邊閒聊,結束後卻突然變成了另一家B子公司的總經理、之後還多兼任C子公司的總經理,讓當時的我覺得怎麼這些投資人想到一個項目就可以馬上投資?而且哪來那麼大的信心給一個之前沒有做過類似項目的人當總經理。

 

看完書的這段明白一些,其實就是「閒聊後的選擇」。

 

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據了解,個人參與股權群眾募資的法定最低資金持有額度是300萬人民幣(約1400萬台幣),投資人不會一下子全都投出去,隨便分幾年都比一下子投出去強,因為實際操作起來會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當初我接的B子公司,投資人也是先用預訂資本額的一半先登記成立公司,等營運一段時間才打算增加另一半資本額,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早期項目中最重要的是創辦人的人品

 

對投資人來說,創辦人足夠聰明只不過是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已,是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投資人更需要關注的是創辦人的人品:正直、坦蕩。

 

不過價值觀這東西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但作為投資人,通常只投資與自己的價值觀相同的人—哪怕只是相似都不行。因為這是在投資決定完成之後保持心理健康、心態平和的關鍵和基礎。

 

投資人若一開始就命中找到人也真的算幸運。不過實際經歷過半年,價值觀這種事,有時真的很難在一開始就很清楚地判斷出來,也確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我自覺得人品這部分倒沒問題,而是看待事情的角度確實很不同時,為了彼此的「心平氣和」、為了對得起投資人的錢,還不如自己先選擇說再見。

 

選擇賽道是投資人的事,不是你的事。

 

選擇賽道,並不像看起來那樣是創辦人的決策,事實上是投資人的決策—由他自己篤定地選擇自己的賽道,若再遇到了自己心儀的千里馬是極大的幸運。相反的,說服一個人不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反而讓他去做自己選定的賽道裡的選手,結果會不太理想。

 

我自己接觸社群半年的那六個月經驗似乎也間接證實這一點,原來我一開始選定的是A賽道,不過後來也配合著換到了B賽道,也想挑戰自己是不是那匹千里馬,最後果然不太理想。

 

沒有實力不要亂領投

 

領投者的資金風險其實與跟投者是一樣的,反正項目失敗了誰都拿不走什麼。但領投者的收益中有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聲譽。自己領投的專案不斷成功,就會積累更多的聲譽。在投資圈裡,聲譽幾乎就是現金—有聲譽的投資者隨時可能從一個獨立的投資人升級為指揮若干億資產的基金合夥人。專案失敗的話,聲譽就會受到影響。結論是,沒有實力不要亂領投。

 

朋友圈中的天使投資人,也算是領投成功不少專案,所以才能不斷累積其他投資人的信任,當看到下一個新的趨勢來,在前一個浪潮還沒退盡時,就能趕快先佈局,吸引下一個投資項目的資金。

 

之前聽我先生轉述的比喻是,浪打過來前,要成為站在浪頭上的人。現在則進階到另一種類比,站在滂沱大雨(資金)下,自己被淋到的那一塊面積也是很驚人了。

 

如何成為受歡迎的投資人?

 

「矽谷人脈王」、LinkedIn的創辦人里德.霍夫曼建議:「先幫上忙再說。」

 

例如,作者提到他會「組局,組局,再組局」,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組局請朋友們吃飯閒聊上。把那些他認為有意思的、有想法的人放在一起—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

 

待在前公司的那半年,也常常得參加這樣的組局,就是投資人、或是自己會安排有關聯的人,然後就多認識認識看之後有什麼業務可以合作。

 

這時作者提到的另外一個訣竅就很重要了:「事先聲明自己並不一定能幫上忙,但一定盡力。」那段時間我也常聽到這句話,對被投資的人來說,這的確是比較負責任的投資者,因為總比把話說的太滿來得好。

 

用自己的錢投和用別人的錢投有什麼不同?

 

大多數職業投資人投出去的通常是別人的錢,而業餘投資人投出去的通常是自己的錢。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為別人管錢的人更聰明、更職業,效率更高。業餘投資人因為用的全是自己的錢,並且總資產本身就不多,於是有輸不起、等不起的心態。

 

聰明人拿著別人的錢去投資,賠了,最多是改行;賺了自己就有20%的收益……比如自己出100萬,融來1億,100倍的20%等於2千萬,相當於做出來一個20倍的槓桿去創業,最多賠個100萬。

 

職業投資人還有另外一個常見的手段:在找到下一個買家之前,根本就不投(據說通常這是絕口不提的事情)。這也很像是買房的投機客一樣,早就盤算好會有下一批買家,否則也不會冒然出手。

 

從我先生分享的投資圈經驗,有時候會覺得那個世界的錢好像不是錢,投資人同時要管很多項目,反正資金也不少,就很大方地用。正如同書裡也提到的,在投資圈中,最不重要的就是錢,因為那是基本。有一個比喻很貼切,就像蓋房子是需要用到很磚頭沒錯,但有很多的磚頭也不代表就能自己變成一棟待價而沽的房子。

 

不同的產業對金錢價值觀、可動用的預算確實有很大的不同,有我先生這個中介節點,讓目前選擇先投入相對單純文化產業的我,得以窺探有時也會腥風血雨的創投圈的一些事,讓我能反覆檢祝在這個光譜中我到底最適合、最想待在哪一個位置。也許之前我從沒真正搞懂過投資人最在意的事,也許幾年前我就搞懂這些道理時,可能待不只半年。

 

但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創業,就把自己當作新創公司、公司的合夥人來經營,為已經走到這階段的自己再打下下一個階段的紮實基礎,成為自己當投資人時都會想投資、人生的那一隻「獨角獸」!

 

啟動夢想吸引力

延伸閱讀
跳進內心深處的黑暗沼澤,才有辦法習得能為企業賺錢的暗黑技術
跳進內心深處的黑暗沼澤,才有辦法習得能為企業賺錢的暗黑技術

2018-05-01

明天,是屬於多動力越境者的天下
明天,是屬於多動力越境者的天下

2018-04-20

實際上,阻礙著快速完成工作的,是自願長時間工作為了 忙而忙的病態心理。
實際上,阻礙著快速完成工作的,是自願長時間工作為了 忙而忙的病態心理。

2018-03-13

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從魔術看創業這件事…
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從魔術看創業這件事…

2018-01-23

你的顧客沒有義務記住你
你的顧客沒有義務記住你

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