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薪資凍漲、物價卻飛漲的年代,不少上班族即使賣命工作仍大嘆:「為何怎麼樣努力,都存不了錢?」70年次的小雯,任職於知名影城的中階主管,月收入近5萬元,對比她的同儕好友,已算是不錯的薪資水準,但是工作忙碌的她,始終沒有積極理財,甚至因為工作壓力大,讓她不時就有「犒賞自己」的心態出現。
除了每天固定喝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外,趁著休假空檔,小雯不是出外逛街血拼,就是窩在家裡看拍賣網站,為自己增添新行頭,每年更是安排兩次以上出國旅遊散心。花錢如流水的態度,致使已經出社會工作8年的她,存款帳戶的數字仍停留在5位數,沒有進一步突破。
擁有CFP證照的富域理財規劃顧問總經理賴霓薽觀察指出,許多上班族賣命工作卻存不了錢,最後落得窮忙一場,「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沒有做好『收支管理』。」她認為,許多上班族只知道自己每個月薪水領了多少,卻不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習慣,才會不斷讓錢在盲目消費中流失。因此,「抓漏」的第一步必須先學會紀錄「收支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記錄「支出」的項目。換句話說,就是先從記帳開始。
收支表 確實掌握現金流向
「記帳,除了讓自己了解錢的流向,還能幫自己區分出『需要』和『想要』的項目,進一步控管消費。」賴霓薽以自己的記帳經驗為例,以前她常喝珍珠奶茶,每天1杯35元看似不多,但1個月記錄下來,竟發現總金額高達1,000多元。她檢討之後認為,這項支出屬於「想要」的支出,不僅過於浪費,又讓自己發胖,便下定決心戒掉喝飲料的習慣。
不過,為了要提振工作精神,每天早上都要喝咖啡的她,將咖啡認定為「需要」性支出。既然是必要的消費,賴霓薽精算之後,決定改喝自己沖泡的耳掛式咖啡,比市售咖啡的價格節省一半以上,降低開銷金額。「長期記帳下來,另一個附加優點,就是增加消費的敏感度,幫助自己在消費當下就知道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多花。」賴霓薽笑說。
確實記帳之後,就要透過收支表分析現金流量,進一步算出每一類消費的比例。賴霓薽指出,在網路上可下載到已經設定好計算加總功能的Excel電子收支表(下載網址:http://0123456789.tw/?p=2345),也可再進一步修改成自己適用的版本。
電子收支表的內容,主要先區分為「收入」與「支出」兩大項,收入的項目中又可分為「經常性收入」如每月固定薪資,以及「非經常性收入」如獎金或理財收入,而支出項目也可再劃分為「經常性支出」和「非經常性支出」,前者包括儲蓄、水電費、房租、三餐費用等,後者如購買報章雜誌或交際聚餐費用等。
各項目每日紀錄加總後,再更新到年度收支表中,縱軸可觀察每個月份的收入、支出總金額,橫軸則可分析每一收入或支出項目占整年度的比例。如此一來,便可加以檢討哪些項目超支,控管消費習慣。
老是忘了記帳怎麼辦?
有些人總覺得記帳很繁瑣,而無法持之以恆。有些人以記流水帳方式,消費一筆就記一筆,也有些人將消費分為食、衣、住、行類別來記錄,只要掌握方便、好記的原則即可。若擔心會有遺漏,也可利用收集發票、收據、悠遊卡,或電子錢包的消費明細輔助,或目前手機也有記帳APP程式,隨身紀錄消費明細。
知名節目主持人侯昌明也是長期保有記帳習慣的理財達人,有時也會有忘了消費金額的困擾,於是,他自創「情境式回憶法」,每天上床睡覺前,回憶當天從早到晚的行程,從「去了哪些地方、見了什麼人」,進而聯想到所消費的項目,例如早上送小孩到學校,一定會花錢買早餐,下午到攝影棚錄影時,一定會有停車費等,每天花5分鐘回想,再對照發票明細,就能輕鬆完成記帳工作。
10大漏財支出
記帳的好處除了能夠掌握金錢流向,另一個好處是能找出你的漏財缺口,加以檢討。一般記帳的支出內容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固定支出」,每月固定支付一筆金額,如房租、保險費、健身房會員費等;另一種是「流動支出」,每月視情況支付的金額,如水電費、通訊費等,只要養成記帳習慣,所有的開銷一目瞭然。為了加快存錢速度,就要避免無謂的花費,可以從檢討支出下手,看看自己是否有以下10大「漏財」支出:
*因閒聊和頻繁簡訊而產生的高額手機電話費
*無謂而頻繁的社交應酬費用
*奢侈的外食伙食費
*不清楚保障內容、重複購買的高額保單
*有害健康的菸酒支出
*為了參加集點活動而多花錢購買非必需品的支出
*短程或捷運可到的方便地點,卻選擇開車而多出的油錢和停車費
*跨行提款時被扣的提款手續費
*繳了年費卻很少去的健身中心會員費用
*購買重複款式的治裝費
預算表 控制消費進度
養成記帳習慣、掌握收支流向後,就可再往下一階段邁進——製作年度預算表。賴霓薽表示,製作預算表時,可先根據上一年度的收入來規劃,再參考過去的記帳明細,來編列每月預算,同樣也可區分為「經常性」和「非經常性」收支項目。分類之後便能了解,有哪些項目是固定且必須的支出,哪些項目則有節省的空間。
此外,對於收支敏感度較低的人,不妨考慮再將每月非經常性支出的預算除以4,以「周」為單位來控制消費進度。賴霓薽也建議,除了確實記帳,也要養成至少每季檢視收支與預算表的狀況,確實掌握現金流量和預算控制。
資產負債表 觀察每年「身價」是否成長
「收支表呈現的是流量的概念,而年度資產負債表呈現的則是存量的概念。」除了收支表和預算表外,賴霓薽建議,個人也可以像公司企業一樣,每年製作個人的資產負債表。如同企業計算岀淨值,一般人也可以了解自己的「身價」有多少。
淨值的計算公式:資產-負債=淨值
高收入的人不見得就擁有高淨值,如果支出控管不當或過度舉債,還是會降低淨值表現。
賴霓薽建議,每年可在年底時挑選一天進行結算,而在資產負債表中可區分兩大項目:
1.資產項目:
◎「流動性資產」:現金或銀行定存
◎「投資性資產」:股票、基金、非自住的房地產等
◎「自用型資產」:自住房地產、汽車、珠寶等
2.負債項目:
◎「消費性負債」:信用卡、信貸或分期付款;
◎「投資性負債」:股票融資金額
◎「自用性負債」:自住房地產的房貸
若要達到淨值成長目標,除了提高儲蓄率和投資績效外,也別忘了優先償還高利率、非必要性的負債。
賴霓薽同時建議,不論是個人或家庭,為了因應緊急狀況,現金部位最好都要保持3至6個月左右的生活費;而將資產按流動性分類,則是評估資產的變現能力,同時也了解哪些資產在臨時狀況下變現,可能產生虧損的幅度。
至於資產的價值計算,則應該每年按市值更新,例如股票的最新價格、房地產的現值等。值得注意的是,別忘記將保險也納入資產,因為保單也具有保單價值,一般保單明細,幾乎都會先計算出每年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解約金額度,或是向保險公司查詢。
充分掌握這3張表後,賴霓薽也提醒,別忘記幫自己制定理財階段性目標,長期目標如退休規劃,短中長期目標如購屋、子女教育基金等,透過年度資產負債表的淨值,便可定期追蹤個人「身價」是否成長、達成目標的進度,若能穩健朝向階段性目標邁進,也別忘了適時給自己一點小獎勵,增進理財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