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班族都有這樣的疑問:想投資,到底買股票好還是買基金適合?存到一筆錢,到底應該先買房還是先投資?事實上,這些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現代的投資工具很多,除了股票、基金、房地產,還有保單、定存等等,投資工具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個投資工具都有優缺點,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所以,要選哪一種投資工具,跟你的需求、風險承受能力、資金金額多寡有關,先釐清之後,才能幫你選對投資工具。
去衡量 投資目標與可承受風險
投資理財首先要有目標,也就是先釐清自己為什麼要投資?目的是為了什麼?需要多久?金額要多少?如1年後購車、2年後結婚、3年後生子、5年後購屋、20年後子女上大學、30年後退休等。
以購屋基金為例,如果你是在25歲時開始準備,計畫10年內達成目標。當投資期間拉長,就可以容忍短期的波動,可選擇積極、成長型的投資工具。如果你是30歲開始準備,計畫35歲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屋,就必須在5年內達到目標。相對的,投資期間短就必須選擇較穩定、波動性小的投資工具。
知道自己的理財目標後,接下來就是計算目標需求的金額,可以先決定依目前物價水準達成目標所需要的現金流出。例如購車將需要60萬元、結婚基金為50萬元、購屋基金500萬元、子女教育基金200萬元、退休金500萬元等。
抗通膨 3投資工具為短期首選
有了目標與需求金額,再來則為檢視自己的財務情況,了解每月有多少收入、有多少資金可以投資?這和如何選擇投資工具,選擇幾種投資工具,也大有關係。如果你每月僅能結餘幾千元,那麼當然無法選擇投資金額門檻較高的投資工具,而必須挑選投資金額門檻較低的投資工具,不然就是得想辦法開源節流,例如節省生活開銷、打工兼差等來增加收入。
在確定理財目標、需求金額及每月可投資金額之後,就可開始挑選投資工具。一般較常使用的投資工具有銀行定存、債券、股票、基金、投資型保單、儲蓄型保單、房地產等7種,他們的安全型、流動性、投資門檻、獲利性都不同。
如果你設定的是1年內的短期目標,配置的投資工具應以安全性與流動性為主要考量。2~5年的中期目標,則需要考慮獲利性,但安全性與流動性仍是優先的考量。5年以上、20年以內的中長期目標,因為時間較長,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獲利性的重要程度也相對提高。至於20年以上的長期理財目標,獲利性是首要的考量因素。
例如你計畫在10年內買房,並且從25歲開始準備,因為年紀輕、能承受的風險較高,可是相對的能投資金額也不多,就可以選擇獲利性較高的股票、基金、或投資型保單等投資工具來幫你達成目標,你可以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投資型保單,或者買不起一張股票,就從零股開始。
老年時 配息收益才是好
要注意的是,理財目標並非是固定不變,應該隨著人生階段來調整,建構合理的理財目標,並搭配按部就班的行動計劃,才能確實達成目標。此外,藉由定期的財務體檢,能夠更能隨時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也可適時地依照大環境的變化和理財目標的更換來修正理財計劃,考慮是否要調整投資工具,讓投資發揮最大的效益。
例如,年輕時能夠承受風險較大,投資會以積極或穩健型投資工具為主,年紀長了,有較多的家庭計畫,像是子女教育基金、購屋基金、退休規劃基金需要實現,就應該調整投資組合,以穩健型的投資工具為主。當已屆退休時,就可將先前定期額累積之收益,轉換成具有風險低、收益固定特性的投資工具。
人的一生除了積極學習、考試,出了社會後生活、組織家庭、生兒育女,每一項幾乎都要金錢的支持,除了認真工作賺錢,還須有要的積極的投資理財才能面對這微利時代。當你確立目標與需求金額,選對工具,將能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幫你儘早圓夢。
國內常見投資工具比較
投資工具 |
安全性 |
流動性 |
投資門檻 |
投資屬性 |
獲利性 |
銀行存款 |
高 |
佳 |
低 |
保守 |
低 |
債券 |
高 |
尚可 |
視商品而定 |
保守 |
低 |
股票 |
低 |
佳 |
視個股而定 |
積極 |
高 |
基金 |
低~中等 |
佳 |
低 |
穩健~積極 |
中等~高 |
投資型保單 |
低~中等 |
佳 |
低 |
穩健~積極 |
中等~高 |
儲蓄型保單 |
高 |
低 |
視保單而定 |
保守 |
低 |
房地產 |
高 |
低 |
高 |
穩健 |
受地段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