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有這個同感?一來是常常做了無謂消費,二是好不容易存了點錢,卻很輕易在投資上賠掉了。關於後者,多半是小資男女太心急了,因為對未來人生太過焦慮,希望用速成的方法走致富的捷徑,結果去買投機性強的小資概念股,或去玩期貨、選擇權、權證等高槓桿金融商品,最後「錢就這樣不見了」。
2017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又創了紀錄,11秒就成交了1億元人民幣,28秒成交了10億元,只花了3分01秒便突破了100億元。不知各位讀者當天是否也是這項紀錄的參與者?但是我不確定的是,究竟有多少人真的買到了物超所值,而且確實需要的東西?還是在近乎催眠的亢奮狀態下,做了無謂的消費。活動名稱中的「狂歡」兩字,表面上屬於消費者,但實質上則是成就了該企業的營收和獲利。你會不會開心用手指在網路上結帳後,卻猛然驚醒:「我的錢是不是就這樣不見了?」
這句話的靈感來自當天晚上,我去參加母校台大校慶,台上的「厭世少年」團長在開始唱他們的成名曲之一「就這樣子不見」前,所講的一句頗具戲謔的介紹詞。他說:「我常常發現自己的錢就這樣不見了。」這個在該年貢寮海洋音樂祭破天荒得到兩個大獎而突然爆紅的團體,取了一個最貼近當今小資男女心境的團名。我根本聽不懂他們台上在唱什麼,但台下很多年輕人卻能張口跟著他們一起唱,就知道他們音樂的力道傳達了年輕人的心聲。
大家是否有這個同感?一來是常常做了無謂消費,二是好不容易存了點錢,卻很輕易在投資上賠掉了。關於後者,多半是小資男女太心急了,因為對未來人生太過焦慮,希望用速成的方法走致富的捷徑,結果去買投機性強的小資概念股,或去玩期貨、選擇權、權證等高槓桿金融商品,最後「錢就這樣不見了」。
我認為在40歲以前,所有的理財行為都應該以「保值」為優先的考量。「存錢」是保值的第一件事,唯有謹慎花錢,才能讓錢被保留下來。存了錢,再進行最安全穩健的投資,不論是0050,還是0056,因為有穩定配息、又不可能下市,所以本質上也是屬於保值的作法。終於存到第一桶金100萬元之後,該優先去買萬一遇到重大傷病意外時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的保險,以及努力去買下第一間房子,以避免老來可能無棲身之所的風險。這兩項其實都和「投資賺錢」無關,目的只是單純的「保值」。
超過40歲之後,因為已經具備了穩健的財務基礎,在職場上也應該來到中高所得的階段,才該考慮用「投資」來加快財富的累積。如果反過來做的話,真的有可能「錢就這樣不見了」。
※文章授權自施昇輝,本文轉載自《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更多理財、投資方法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