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會怎麼「賠錢」、也學會怎麼「理債」,之後才該學習怎麼創造更多收入,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拼命學怎麼投資,學了也不練習或求證就胡亂用。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學習,不要再成為任人宰割的一群。
我坐在電腦前面,快速的瀏覽著一則新聞,
回到當前,最近食安風暴越演越烈,各個大品牌紛紛被踢爆用了危害人體的原物料製造成我們平時食用的油品,而這次全國民眾多年的容忍與積怨終於爆發了,我許多Facebook的好友也開始瘋傳抵制某集團旗下的所有品牌,有種大家這次一定要讓這些愧對於我們消費者的品牌吃到苦頭的感覺。
說實話,台灣人普遍對於健康其實並不注重,也沒有什麼未雨綢繆或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由上面那則股票新聞看得出來,在金融理財的世界多數民眾也是一樣,我們對於很多不公不義的事罵歸罵,但事情總是會被人們疑忘。
我必須說,一般人對於財經新聞或報導有關注的人實在少之又少,更別說自己會去學習有關財務金融的知識了,加上因為學校沒有教、父母沒有教,即便到了22歲大學畢業出社會,自己對於財務的知識還是跟國小時沒有兩樣,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我相信很多人連現在定存利率是多少也不知道,大部分的人可能也不太清楚自己在銀行眼中的信用評等,而等到自己需要買房用錢的時候,才發現真實狀況跟自己想的差了十萬八千里。
前些時候我跟公司同仁正在討論之後關於公司教育培訓的發展方向,我說:「我問你,如果現在某個人有10,000元,我教他一年可以多賺1,000元的方法,但不一定能做的到;又或者教他可以少賠1,000元的方法,但一定能做的到。你覺得大多數人會選前者還後者?」
我的夥伴毫不猶豫的回答:後者。這點出了我們大多數人在投資理財或創業會容易賠錢的盲點。
一般來說,如果想要增加收入,通常我們要學習的是「技巧」。例如怎麼分析基金趨勢、怎麼看股票線圖、怎麼判斷外匯進出時機等等;如果想要避免損失,通常要學習的是「概念」。例如投資要注意的規則、理財的知識、什麼是商業的邏輯思維等等。
現在的人總是想先賺錢,而且是想賺大錢,但對於如何避免賠錢的知識,卻幾乎完全沒有在學習。這也是你看到坊間的投資理財書籍,都是教你「如何100萬五年後變1,000萬」這類創造高報酬的獲利技巧。
學習技巧不是不好,只是學習有先後順序,先學會怎麼「賠錢」、也學會怎麼「理債」,之後才該學習怎麼創造更多收入,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拼命學怎麼投資,學了也不練習或求證就胡亂用,最後賠了一屁股才來靠北書籍、靠北老師、靠北朋友、靠北政府,反正千錯萬錯絕對不是自己的錯。
所以食安風暴跟金融理財到底有什麼關係?
我們從來不注重身體的健康,對於出包的廠商也予以厚愛可以原諒或接受他們的道歉與促銷,就跟我們平常不去學習財務金融的知識,對於政府的政策完全只「利」於眼前而完全沒有遠見,偶爾被施與一點甜頭就完全忘記別人是怎麼欺壓我們的。請記住,政府一直以來就都只注重自身的利益,所以執行了各種政策,都好像只是「感覺有效」而已。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藉由失敗來學到經驗,有些人是不怕失敗呆呆往前衝,有些人則是翻船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所以,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從現在開始請去了解在你未來人生會影響你的各種人、事、物,不要再讓自己成為任人宰割的一群。
演講、分享會、邀稿、合作邀約:patience7731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