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台灣所有的企業都在七、八月一窩蜂配息,這有兩個影響,一是造成投資收入的現金流不平均,二是對指數造成衝擊。
除了佳格之外,幾乎所有的台灣企業都是曆年制,因此行事曆都很接近,五、六月擠在一起開股東會,七、八月又一窩蜂配息。這有兩個影響,首先這造成投資收入的現金流很不平均,上半年只有王品等幾家快手快腳的公司進行分配,全年的股息幾乎集中在第三季發放,第四季只剩下不到一成的公司。
這種現金流入模式,很不適合退休金這種投資者的需求。不管是個人或基金的投資組合,假如每個月需要現金收入,只能仰賴存款或是在市場賣出來應付,無法以股市作為主要的投資工具。
香港股票一年可以分配兩次,美國企業是每季分配,就算也有相對集中的現象,再怎樣都會比台灣現在的模式均勻。
集中配息的第二個影響,是對指數造成衝擊。這些年配息率越來越高,對指數的影響也越大,市值最大的台積電和中華電除息時間在同一周,一個七月十五日,一個七月十七日。兩家配息對指數的影響接近四十點,又這麼接近,當然會對市場造成影響,特別是現在指數期貨與選擇權的活動比現貨市場更大,交互牽引下,放大波動。
以九千三百點的指數水平來看,表定七月、八月除息都將消滅指數一百多點的,指數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者都把這時間表當成最重要的指標,預先把這影響反映出來,指數期貨與現貨幾乎都是逆價差。
一般股市投資人在看行情的時候,驚覺被視為股價先行的期貨下跌,反射動作就是認為有利空發生,所以早開盤的期貨才會低於現貨。然後,下跌的現貨又回頭去帶期貨下跌,在這樣環境下,大盤很難有太好的表現。
暑假有除息的影響,接著又是十一月底的九合一選舉。雖然重要性不如總統大選,依慣例,選舉期間互相攻訐,沒有好話,沒有快樂與希望,股市也只能乖乖當人質,趴著等結果。
當然,要破解這難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當長期投資人。挑個好股票,反正年復一年地領息,也挺開心的。
假如是在○八年、○九年那種可怕時候買的,有幾檔股票可能配息都把成本配成零了。前兩個月領到的息,都是未上市公司發出來的,只能算是前菜,七月起才是吃正餐的時候,想著都開心。
還一個策略,當指數漲不動的時候,往往換成小型股,特別是選舉期間,為了避免被誤會是影響選情,通常選前執法會比較寬鬆。觀察過去一年財政部長和金管會主委的言論,很容易誤會他們也是證券業的從業人員,而且是行銷部門的,很積極要燒熱股市這個冷灶。估計在選舉前,會有起乩亂飆的小型股投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