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一種將貨幣不斷換手,直到它完全消失的一種藝術...羅伯桑諾夫(Robert W. Sarnoff)
金融是一種將貨幣不斷換手,直到它完全消失的一種藝術...羅伯桑諾夫(Robert W. Sarnoff)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講述紐約一家投資銀行的菜鳥分析師發現公司的財產評估有漏洞,使得公司面臨超大風險,甚至導致破產。這驚人發現讓公司的所有高層連夜舉行會議,會議決定以極低的價格拋售債權和股票。高層深知這些決策將為金融界帶來極大的危險,但他們無所畏懼,也不知羞恥。從此美國人人自危的金融風暴就此展開。
本片曾入圍2011柏林影展競賽片,以美國雷曼兄弟倒閉事件為故事藍本,片中傑瑞米艾朗所飾演的總裁杜約翰姓氏Tuld,明顯影射當年雷曼兄弟CEO Richard Ruld。
Margin Call稱為融資追繳、補倉、或者是保證金追繳,主要是用在融資融券等信用交易,倘若投資人進行的融資融券等信用交易,超過當初所繳交的保證金達一定比例,或者其當初作為擔保品的有價證券價值下滑,導致保證金不足時,金融機構便會發出Margin call,提醒投資人補足保證金,以維持信用交易與實質保證金的比例。倘若客戶無法於時限內補足資金,則其股票就有可能遭到業者強行賣出,作為保證金。英文片名一語雙關,影片中被追繳不僅是投資保證金,還有金融人士的良心。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精準捕捉金融菁英眾生相,講的是2008年次貸風暴前夕,投資銀行所上演的一場24小時道德良心買賣拉鋸戰。
風險值不敵貪婪人心,投資人宜自立自強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雖然只描述一天之內所發生的事,但影片中的金融人士各個都角色鮮明,諸多對白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可讓投資人窺探現代金融不堪的本質外,亦可視為職場厚黑生存指南。本片影像有著厚重的懸疑色彩,似乎是暗指金融高層黑影重重,其中一場半夜緊急召開的應變會議中,總裁以稀鬆平常的口吻道出從事金融的三項條件,下手快(Be First)、腦子好(Be Smarter),以及心夠黑(Cheat),其不負責任、無關道德而只求生存的決策思維也主導了後續的發展。
一般金融市場經常探討的風險諸如信用風險 (credit risk)、流動性風險 (liquidity risk) 與市場風險(market risk)。隨著全球化趨勢以及金融商品的創新,投資人與金融機構對其資產部位或制訂投資策略時面臨較以往更大的挑戰,需要一個可量化的市場風險評估標準,於是有了VaR風險值(Value at Risk)。VaR就是影片中引發一連串危機的關鍵,就定義來說是以一金額數字來表達投資組合在特定持有期間內,某一機率百分比下之最大可能損失的金額。目前 VaR 被廣泛運用在資本適足率的計算、企業內部之風險控管、或是資產配置之參考依據。
不過,VaR 對於資產報酬分配的假設以及參數的估計將隨著資產特性與樣本的選取而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將資產報酬率分配作正確的描述,則所估計出來的 VaR 就會失真。然而在當代金融實務中,一旦遇到貪婪失控的投資銀行家時,再高的VaR風險值也不具任何實質意義。
牛和熊都可賺錢,只有豬任人宰割
人性在金錢戰爭中,往往都佔不了上風,因為最後通常都是為錢出賣靈魂,金錢讓每個人都犯罪。華爾街有句投資名言:「牛和熊都可賺錢,只有豬任人宰割。」牛代表看好後市而買進的人,從價格上漲中獲利;熊代表看壞後市而賣出的人,從價格下跌中獲利;而豬則代表貪婪的人,當他們被心中的貪慾所控制時,就會遭到宰殺。
或許將所有金融風暴的責任歸咎於投資銀行或是少數不肖的銷售單位或人員,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持平來說,現代金融已變得太過複雜,因此市場動盪已成常態也是必然的趨勢。面對較以往更難預測的金融市場,投資人更要懂得保護自己,克制貪婪、回歸理性,不投資不適合自己的金融工具,自然就能避免誤觸黑心金融商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