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跨越致富的鴻溝(二):幫自己訂作一個賺錢的策略

跨越致富的鴻溝(二):幫自己訂作一個賺錢的策略

投資心理學-佛洛阿水

聰明理財

shutterstock

2013-07-30 10:04

《跨越老是賺不到錢的鴻溝》一文,我曾提到要落實大腦裡想賺錢的希望,需要有一個能把「希望」變成數字化、時間化,而且可執行的計畫。比如把「我要變成有錢人」改變成「我要在三十年內,以每年15%的速度賺到一億」。

然而,不管再怎麼具體明確的計畫,如果沒有落實,都只是垃圾。因此致富的下一步,就是為自己的投資目標,量身擬定一個能夠執行的策略。

這樣的策略有以下幾個特點:

1.合理可行
能實現計畫的策略,需要考慮適當的投資工具、自己的資金部位、以及自己能接受的損益大小。比如我一年要讓全部的資產成長15%,如果我只用一半的資金進去買定存,有再高的執行力也沒用。所以這時候就可以讓自己先保留半年到一年的生存基金,剩下的錢獨立一個帳戶做投資,賺了錢再用這帳戶的錢完全進場。在選擇商品的部份,定存、貨幣型基金的風險較小,然而目前的報酬率通常也不到3%,若要追逐10%以上的報酬,就需要透過股票、基金、房地產等進出較有技巧,波動高但利率也相對高的投資商品。

2.由小到大累積成功經驗
心理學上發現,累積小的成功,會讓人對自己做事能力比較有信心,也較容易熟練。而且研究上也發現,許多成功的人的訣竅是把大事切分成可以執行的小事。對於剛投資的人,可以先把目標定小一點,從較低的報酬率開始,當可以達成這個目標的時候,再把報酬率往上調。比如第一年先把目標訂為5%,若成功或提早達成,再把該年的報酬率目標提高。這個過程可以累積自己對投資的信心,而且因為有實戰的經驗了,把部位放大也將較得心應手。

3.文字化、規則化
我曾經做過實證的研究,找來一群投資人參加心理諮商團體來協助他們拉高投資績效。研究的結果發現,整體團體有效拉高了投資人的投資績效。而更有趣的發現是,團體中把自己的績效拉高的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就是把自己的策略變成文字化。後來這些成員回饋,當把策略文字化的過程,自己會更有把握,而且執行度會更高。比如,原來的執行策略是告訴自己「有低檔我就買股票」這樣模糊的大方向,但文字化之後,就可以明確地變成「當台股在5000點以下時,每隔1千點我要以X成的比例開始往下買進台積電」。

4.可被驗證
而策略定出來之後,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去檢驗這個策略到底可不可行。這個動作就像是考試時的驗算一樣,可以測試我們的策略到底會不會賺錢,以及過去一段時間的經驗中,賺幾次、賠幾次、賺多少、賠多少。不管是程式檢驗還是用肉眼回去檢驗歷史資料,能通過檢驗的,我們會更有信心;通不過的,就是告訴我們,因為檢驗這個動作,我們避免掉讓自己賠錢的經驗。要提醒的是,很多直覺上可以賺錢的策略,實際執行上未必賺到錢。比如KD指標低檔作多,高檔放空,在回測的時候,會因為投資工具的不同而出現虧損的狀態。因此,為了增加對策略的信心以及避免自己拿錢買經驗,驗證是不可免的動作。

5.有進場跟出場的規劃
俗話說,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父,太多人買的點很美,但還沒賺到就先出場,就是抱到賺錢不放又變成賠錢。要避免進場高竿、出場慌亂的方式,就是策略的擬定中除了載明進場的條件,也要把出場的條件同時寫出來。而寫出來之後再用回頭驗證的方式,確認這個進場跟出場的一套完整動作可以賺到錢,接下來就是把這套策略執行出來,等著收錢。

幫自己完成的訂出策略後,就是如何落實的部份。一套好的策略是基本配備,但願不願意找出一個賺錢的策略、找到後能不能完整執行則是心態上的問題。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就來談談如何好好的在心態上讓自己執行一套好策略。

延伸閱讀

父過世留土地,還沒繼承卻先被課「地價稅」!稅務局這麼說…「30天沒繳清就強制執行」
父過世留土地,還沒繼承卻先被課「地價稅」!稅務局這麼說…「30天沒繳清就強制執行」

2023-06-16

名下6間房,如何省地價稅?國稅局教你突破「自用住宅用地一處」限制:6間都享優惠稅率「這天前快申請」
名下6間房,如何省地價稅?國稅局教你突破「自用住宅用地一處」限制:6間都享優惠稅率「這天前快申請」

2024-09-18

地價稅率差4倍!5條件符合「自用住宅」,這天前快申請...戶籍遷出變空戶能申請?逾期罰多少錢
地價稅率差4倍!5條件符合「自用住宅」,這天前快申請...戶籍遷出變空戶能申請?逾期罰多少錢

2023-09-13

膝下無子女,新竹110歲人瑞繼承2千萬土地卻人間蒸發!積欠45萬地價稅,稅務局一招討回
膝下無子女,新竹110歲人瑞繼承2千萬土地卻人間蒸發!積欠45萬地價稅,稅務局一招討回

2023-11-26

她與親弟共同持有土地,卻因少1動作…雙方「地價稅差4倍」!專家點關鍵原因
她與親弟共同持有土地,卻因少1動作…雙方「地價稅差4倍」!專家點關鍵原因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