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平凡母女迷上了做糕點。
原本平平姐姐就愛做蛋糕,但獨衷一種巧克力蛋糕反覆練習,已經練出了信心。前一陣子平凡媽從朋友家帶回酵母菌每天在家餵養後,我們開始嚐試各種不同口味的麵包製作、蛋糕烘培,甚至各種中式點心煎餅。其中麵包是最難也最耗時間的,最難的過關之後,蛋糕、餅乾,或各種中式點心,DIY就變得相對容易。
一開始,平凡姐妹都跟著平凡媽一起做,平平姐姐從頭跟到尾,凡凡妹妹則三天補漁兩天曬網的跟著玩票,往往這可以耗掉平凡母女一整天的時間。這個星期因為朋友來訪,平凡媽大膽的放手,讓平凡姐妹自己從量材料開始、手揉麵糰、讓麵糰睡覺長大、劃刀、烘烤……到完工後收納,過程中姐妹倆把小客廳搞得天翻地覆,但平凡媽完全沒有插手,連口頭指點也沒有,即使看到妹妹即將送入烤箱的麵糰缺乏彈性,根本不夠鬆軟,我還是選擇了閉嘴。
當所有的麵包從烤箱取出時,姐妹們的麵包不但順利成型,更散發出濃郁的香氣。
「媽媽,我們真的成功了耶!」我一點也不誇張,興奮的姐姐幾乎要跳起來了。
「姐姐,我也會自己做麵包了。」妹妹則拉著姐姐,一再的表示她也很厲害。
打鐵趁熱,對烘培似乎真的有興趣的姐姐,等待期間還另外做了蛋糕,晚餐時繼續跟著媽媽做蔥油餅,一次成功的經驗,已經讓她迷上了「從頭到尾自己來」這件事,所有新的產出過程,在看媽媽操演過一次後,她就非常有自信地強調:「我要自己來!」
昨天晚餐,姐妹倆吱吱喳喳地,和爸爸分享他們下午討論出來的「銷售計劃」。
姐姐說:「媽媽,我以後要開一家麵包店,我要賣麵包、蛋糕和餅乾……」
妹妹搶著說:「我可以和姐姐一起做麵包,賣給人家賺錢養你們哦!」
姐姐提醒妹妹說:「你是要在我的麵包店隔壁開診所,你要當的是醫生啦!」
「哦,對吼,那我沒有病人的時候再幫你做麵包。」妹妹突然遁悟的說。
「不會是客人吃完姐姐的麵包,就到隔壁妹妹的醫院看病吧?」媽媽無聊插話。
正當姐妹倆笑開懷時,爸爸突然說:「不用以後賣麵包啊?現在你們就可以拿去外面賣啊?!」
「現在?!」姐姐誇張的狐疑了一下,重覆的確認問說:「現在,真的嗎?」
「真的啊。」爸爸給予肯定的語氣。
姐妹倆很快的反應過來,又開始新的計劃。
「那我可以拿到安親班去賣,或是園遊會可以擺攤。」姐姐說。
「我可以賣給XX老師,還有XX同學……」妹妹跟進。
「對哦,還有外婆,還可以拿到七樓先賣給阿姨,讓阿姨先試吃,看她要花多少錢買?」姐姐更進一步的,想到了定價問題。
「不是哦,你們不是賣給認識的人,是拿到捷運站去賣。」爸爸對姐妹們下了一個結論:做生意要從陌生人開始。
「捷運站?怎麼可能?那人家不買怎麼辦?」姐姐拉高了音調和音量。
「沒人買,就代表沒有市場啊?你要賺錢,就要想辦法把麵包做得更好吃、更好看,讓別人願意花錢買啊,這才是真正的厲害和專業。」爸爸說。
「這樣啊~」姐姐有點退怯,又有點躍躍欲試。
為了鼓勵姐姐,平凡爸繼續耍寶。
「不然你就掛個牌子寫說:『麵包賣不完,回家會被爸爸打死!』」爸爸起頭。
「吼~不行啦,這樣騙人耶。不然我們可以……」姐妹倆你一言、我一語的發揮想像力,又開啟了另一個話題,她們要怎麼樣才可以把麵包賣完,賺錢養家。
父女三人說說笑笑的過程中,平凡媽恍了神,想起幾天前和一個年輕朋友聊天的內容。她是個非常獨立的女生,對於人生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努力勇敢實踐中。一度,我們的話題聚焦在父母從小的教育,她提起,國中開始,父母都要求她打工,只要一遇到假期,她都必須打工賺取自己的學費。
對這件事她原本充滿感謝,因為這成就了她的獨立自主,直到弟弟長大後,父母卻不再要求弟弟做同樣的事,同樣放假弟弟卻可以在家裡休息或出去玩,不需要打工,她心裡開始有了比較和不平衡。
這故事讓我謹記在心,我非常支持也鼓勵孩子就學期間,透過打工的機會認識職場,踏入社會,但不同的孩子,打工的方式可以不同,打工的要求卻必須一致。曾經看過一張圖畫非常經典,他畫了三個不同高度的孩子在看棒球賽,第一張圖是每個孩子給一個箱子,但最小個子的孩子,仍然看不到棒球賽,而最高個子的孩子,其實不需要箱子,就可以看到球賽。
第二張圖,還是三個箱子,最高個子的沒有箱子,但最小個子的孩子站了兩個箱子,最後三個人都可以看到球賽。什麼是公平,視孩子的不同給予最適資源,讓大家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上,這才是真的公平,而不是不論差異都給同樣資源的假平等。
所以,儘管妹妹才五歲,姐姐才九歲,但如果她們有一天做完麵包,真的鼓起勇氣,準備好一個爸爸說的籃子,舖上白色的餐布,要到捷運站口賣麵包,坦白說,我會同意,而且一路陪伴她們準備,就讓她們TRY(嚐試),「自己」到捷運站賣麵包,體驗打工賺錢和被路人拒絕的機會,但是姐妹倆要賣什麼,怎麼賣,兩個人要怎麼分工合作,我會謹記朋友的教訓,提醒自己適才適所,適時適性,給予同樣的機會,卻視個別差異給予不同的資源和支持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