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金錢並不等於快樂,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富裕的人生?
除了財務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對生命及工作的熱情。
新的一年到來,該是按照計畫,重新思考自己「富裕力」的時候了。
你肯定對於為何別人學歷及經驗都不如你、卻能步步高升感到困惑,他們甚至不用二十四小時為工作賣命。即使表面上看來天差地遠,他們一定在做些和你完全不一樣的事。我們定義的「富裕」,和一般人所知道的「富有」,有時候完全不同。
顯然地,每個人都需要足夠的錢應付生活必需——吃東西、有適當的醫療照護、有遮風蔽雨的居所——我們相對容易算出究竟所需金額多少。但要算出需要的非必需品金額,就難多了。非必需品指的是我們想要的、能讓我們感覺有錢的,或至少讓我們過著富有生活的那些東西。
「富裕」不等於有錢
這些擁有「富裕力」的人,已經找到想要與需要之間的特殊財務平衡點。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能回答這個問題:到底多少錢才夠?但他們量入為出,發展出儲蓄、支出、根據他們核心價值而分享及轉移財產等方面的財務策略,重點是--能持續這麼做。
富裕指的是從事熱愛的工作,即使不給薪,你也不在意,因為這個工作在更深的層次與你互動,並且讓你滿足。
有時候,你可能太過投入工作,以至於忘了時間,並且在這時刻產生很棒的見解及創造力。舉例來說,許多富有人士覺得從事志工,讓他們深感滿足。或者,當你從事某些感到興趣的活動,像是園藝、跳舞,甚至是擔任業餘賽車手等讓你十分投入的事,就算不給薪,你依然感到滿足。
但是,許多人對自己的工作並不感興趣。如果一個人對工作的這股熱情不復存在,他好比轉輪上的沙鼠,日復一日重複做一樣的事,以求保持領先。這樣的日子絕非富裕生活。
不管薪水有多高,直到你把時間安排到真正喜歡的事情上面,你才會達到富裕的境界。
用「富裕」角度思考
我們從一次又一次的案例中發現,財富伴隨著富裕力來報到。當人們專注在對他們來說真實且重要的事物,而不是金錢本身時,往往能達到遠比財務成功更加宏大的「財務滿足」。
多數人自然會認為,只要有了更多錢,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我們找更高薪的工作,或是待在原工作不動、但是超時工作,試圖想便宜行事,盡可能地把錢省下來。其實,我們需要用全新的方法來面對財務問題,例如,接受我們的思考方式對於財務生活的影響性,大於像是股票市場等外在因素。
改變向來難上加難。但是,善用你的富裕力,可能是你人生中所做的最大、而且是最棒的轉變,這樣的改變能讓你及所愛的人,都能獲得快樂及安全感。換句話說,你沒什麼好損失的,反而會獲得更多。讓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本文摘自第一章‧楊卓翰整理)
富裕力
作者:史蒂芬.高巴伯特(Stephen Goldbart)、瓊安.迪芙利雅(Joan Indursky DiFuria)兩人於舊金山成立「金錢、意義與選擇諮詢中心」(Money,Meaning & Choices Institute)。身為心理學家的兩位作者,諮詢對象從《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的執行長、繼承大筆家族財富的後代子孫,到花錢消費無法自拔的高收入所得者,逐漸發展出一套經過驗證的計畫,以幫助大家獲得真正的財富及自我滿足和成就。
譯者:陳錦永
出版:商周出版(2012年1月)
寫給我的生活的信:關於追求成功與享受生活的深刻省思
作者:梅克爾.美瑞安
譯者:林敏雅
出版:商周出版
內文簡介:作者是德國知名女性,長期為企業提供諮詢,但卻因為工作而險些過勞死,她的故事真誠,同時也點醒了世人,
重新檢視我們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工作大解放:這樣做事反而更成功
作者:漢森.福萊德
譯者:胡瑋珊
出版:天下文化
內文簡介:本書顛覆傳統MBA定義的工作法則。工作狂不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已經回家了,因為他找到更快完成事情的方法。
解開工作給你的所有束縛,教你最省力的成功法則、最快樂的工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