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通膨就要沒了。以此為名的投資都不行;貨幣政策是落後指標,所以利率還會往上走;景氣呢?當然會更好!
物價的變化不會中止,但是被視為最可能拖累今年景氣復甦的高通貨膨脹,已經到了盡頭。最遲六月的統計數字,就會看到漲幅縮小的結果。因為最源頭的原料已經跌了一段時間,價格壓力開始往下游擴散中。
上一期寫:「上半年將會是這波循環,物價壓力最大的期間。」的時候,並不曉得美軍已經找到賓拉登了,也不知道索羅斯在賣白銀,只知道市場已經發出這樣的訊息。投機的需求消失中,價格還會跌。
供給與需求,要看哪一個?
市場有供給與需求,在原料這案例上,供給比較僵化。開發出一個新的礦源,要花上數年的時間,可是,新的產能投入生產後,往往增加的產量很多。所以供給量的變化,不是教科書上畫的一條平滑曲線,而是像樓梯一樣,一階一階的跳來跳去。當需求超過供給以後,雖然價格漲得多又快,但是供給並不會像教科書說得那樣立刻補上來,而是要幾個月、幾年的時間,才能回到均衡。
在供給沒變化的時候,理論告訴我們,推動價格上升或下跌的力量來自需求的變化。所謂基本需求,就是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容許一點點成長的消耗,這樣的量,通常變化小,也容易預測。難以預測的是投機性的需求!可以完全沒有,也可以被擴張到實際需求的很多倍,甚至是負的!因為預先賣出自己沒有的操作模式,是投機客的必殺技之一。
官員們對於無法理解或是不願面對的真相,一貫用「投機」命名,用打擊「投機」的名號,一方面替自己的管理無能找理由,同時可以藉由恐嚇民眾來擴權,例如新台幣的變動。可是,誰是投機客?
誰是投機客?
政府應該是捍衛的武士吧?以油價為例,在柯林頓當總統的時候,每當油價上漲,三天之內就會看到一個新聞:基於人道考量,聯合國將提高伊拉克石油出口量……,油價就又跌回原點。
歷史推進到小布希當總統,油價在歷史谷底,他就高喊要去消滅伊拉克與伊朗。油價果然漲了,脫離谷底創新高,故事的演法跟前任完全不同。
在那幾年,油價要是跌了,三天之內就會有新聞:這裡的油管被炸,那裡的油田被攻擊,直到油價回到上漲的軌道。這還不夠,漲幅略低的時候,美國政府就會跳出來講:增加戰略存油,這套戲碼,一直演到他下台為止。
現在呢?從最近的形式演變看來,歐巴馬走的是前輩柯林頓路線,在投票前,國際油價應該會維持在每桶兩位數的美元。
所以,繼去年替吳敦義與歐巴馬背書:失業率會下降!現在可以替溫家寶與彭淮南背書:通膨會受到控制!
現在,回歸一名小投機者的本分:觀察、蒐集資訊、獨立判斷、決策、行動!既然通膨就要沒了,以此為名的投資都不行;貨幣政策是落後指標,所以利率還會往上走;景氣呢?當然會更好!六月買股票的目標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