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廟欺神,不珍惜身邊事務是人之常情,因此最不看好台灣前途的是台灣人,所以投資人買海外基金的勁頭比買台灣資產熱中百倍。有檔高配息債券基金,在台灣銷售金額超過新台幣三千億元,與投資台股的基金總額差不多。
近廟欺神,不珍惜身邊事務是人之常情,因此最不看好台灣前途的是台灣人,所以投資人買海外基金的勁頭比買台灣資產熱中百倍。有檔高配息債券基金,在台灣銷售金額超過新台幣三千億元,與投資台股的基金總額差不多。
債券是有風險的
一般理解,債券的風險小於股票,所以很多人將債券類的投資當成資產配置中安全性高的品項。其實,能造成嚴重金融風暴的,都是債券市場。Y2K是股票崩盤的極致,二○○八年則是固定收益市場崩潰造成的金融海嘯,兩者都很可怕,但是量級差了十倍以上。債券是有風險的,千萬別以為所有債券都跟中華民國公債相同。
另外一個常識,風險程度與期望報酬率成正比。假如有個收益很好的投資機會,可是卻不知道風險在哪,最好忘了它吧。當被大家視為破產的希臘政府債券殖利率都不到八%,卻有個債券基金扣掉管理費、保管費之後,還可以每年配給受益人八%。就算降到六%好了,你想他要投資到什麼東西?而且不是小錢,是超過一百億美元的組合,這真的很有挑戰性。
投資上還有個難以克服的障礙,別去人多的地方!熱銷的基金,一定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題材,要克服跟隨潮流的欲望不容易。可殷鑑不遠,○七年的結構債,二○○○年的網路通訊基金,二十年前的日本認股權證基金,哪個不是在超級好的績效支持下,贏得眾多資金的介入,最後一把通殺?
掛著債券之名,安全係數被自動提高,許多在投資股票時會問的問題就略過,海外投資最明顯的風險就是匯率。這風險有兩端,一是投資商品的匯率變化,不提冰島這種已經爆鍋的,○七年澳幣、紐幣的高息存款,這兩國可是當今少見財政穩定的國家喔,吸引多少台灣與日本客戶,匯率震一下,三年的利息泡湯。
別擔了自己不明瞭的風險
當然,資產多到一定程度,分散到不同貨幣是穩健的作法。俞國華年代的央行不用考慮投資組合,有錢就買美國政府公債,許遠東之後,哪個敢這樣放著不管?這種分散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降低任何突發事件對資產的傷害,屬於保守的行為。我們的錢也一樣,其實幾百萬元、幾千萬元,應該多想怎麼賺,還沒到需要避險的規模。危險在於,大多數人是為了多那幾%的利息,擔了自己不明瞭的風險。
另一個風險是本幣的波動,這一點日本人的體會最深。因為日本官員和台灣一樣,認為穩定、最好再微微偷貶一些的日圓對日本經濟最有利。所以借幾乎免本的日圓,換成美元、歐元去買其他地方的債券,好像是零風險的套利行為。每隔一段時間,日幣被逼著升值,市場就陣亡一批不知道自己在冒什麼風險的老實人。
台灣有個彭淮南,新台幣硬扛著不升值,久了,我們也就認為海外投資沒這風險。等著看吧,有永恆不變的政策嗎?債券可不是安全的代名詞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