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成為波克夏投資團隊接班人的李祿,從民運人士到基金操盤手的經歷,宛若一則傳奇故事,為巴菲特引薦比亞迪更是他的得意之作。然而李祿的投資戰果目前看來並不顯赫,如果未來要當巴菲特的接班人,恐怕還需要時間驗證績效。
二十一年前,他站在中國的中心——北京天安門廣場呼喊民主,日後成為中國官方全面通緝的焦點人物;二十一年後,全球媒體又將他視為焦點,四處追尋他的身影。
他,就是李祿,在中國公安部天安門示威學生通緝名單中,排行第十八;這也是李祿,全球股價最高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Inc.)公司成立至今,唯一曝光的接班人選。他的雙重身分充滿了傳奇色彩,有趣的是,無論是逃亡或暴富,李祿的生命,似乎總離不開中國。
自去年開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舉辦的股東年會,就多了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的身影。在他身邊陪同一位中年中國人,這位中等身材、下巴突起、說話斯文溫吞的人,就是前民運人士、現任私募基金經理人李祿。會議結束後,兩人就站在比亞迪的公司攤位前,向所有波克夏股東解說公司的營運內容。由於與會的股東超過三萬人,李祿和王傳福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離場的時候,兩人的臉上都顯露疲態。
華爾街的「唐山大地震」
這個場景,日後可能成為絕響,李祿的位子,明年或許將移至場內的最前排。因為巴菲特的搭檔孟格(Charlie Munger)透露,目前自行創業的李祿,被視為繼承波克夏投資總監的重要人選之一。儘管巴菲特、孟格都不願證實這樁人事案是否成真,但從孟格用「大局已定」字眼推測,李祿脫穎而出的機率相當高。看來這位河北省唐山市出身的中國人,已經為華爾街帶來另一次「唐山大地震」。
一九六六年出生的李祿,今年才四十四歲。然而綜觀李祿的前半生,幾乎每十年就會出現一番天搖地動,將他的生命全盤翻轉至另一個方向。例如十歲那年,家鄉唐山發生強烈地震,文革後好不容易團聚的一家人,面臨親戚、朋友傷亡的慘劇;二十歲時,李祿自南京大學物理系降轉經濟系,從大一開始念起,如果沒有這個決定,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李祿可能已自南京大學畢業;三十歲時,民運領袖李祿經香港支聯會暗中協助逃到香港,轉赴美國完成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業,決定踏上證券投資之路。
中國血腥鎮壓民運,迫使李祿(右一)流亡美國。(圖片來源/法新社)
一堂演講一門課 愛上投資
一九八九年底,李祿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在後來的七年裡,李祿先後完成經濟學士、法學博士和企管碩士等三個學位,是哥大校史第一人。在這七年中,對李祿最具啟發的學習經驗,是一堂演講與一門課。
一九九三年,李祿參加了校友巴菲特的演講,當時,巴菲特剛剛以八十億美元的身價,成為全美國的首富。面對面聆聽巴菲特闡述價值投資的觀念,讓李祿對投資股市的興趣更加濃厚。而葛拉漢投資研究中心(The Heilbrunn Center for Graham & Dodd Investing)的價值投資課,就成了李祿最好的選擇。
由名教授格林沃德(Bruce Greenwald)開設的價值投資學簡介(introduction to value investing),堪稱是哥大商學院的招牌課程;每次格林沃德講授這門課,都會吸引數百位學生前來參加。在課堂上,李祿從選股策略開始學起,然後嘗試評估企業內在價值與抑制投資風險。課程結束後,由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提倡、巴菲特發揚光大的「價值投資法」,已經對李祿的投資觀念產生深刻影響。
其實,李祿的投資史從初抵美國就開始了。那時候,李祿省下出版自傳《移山》(Moving the Mountain)分得的版稅,結合演講得到的贊助津貼,將這些錢拿來投資股票。
在九○年代初期股市大漲帶動下,李祿最初的本錢,為他賺得了第一桶金——十二萬五千美元。這筆足夠支應他的生活開銷和學費的財富,更加堅定了李祿投身金融業的打算。「那時候起,我就意識到錢滾錢的威力。」李祿回憶道,「資本主義的核心宗旨就是如此,沒有資本,哪能夠談主義?」
談到資本主義,李祿的感觸尤深。曾經帶領群眾示威和經歷殘酷鎮壓的他,把「Free man, free market」這句話當作真理一般信仰。李祿說道:「若沒有人權自由,就不會有自由市場,那只能叫作剝削。」他補充道:「中國沒有資本市場,只有腐敗的官僚體系,這就是中國。」當時的李祿語氣激烈而直接,彷彿廣場死難學生的陰影,還停留在這位學運副總指揮的面前。
性格鮮明的李祿,對牛市也有一番辛辣的評論,有一次他接受《紐約觀察家報》(New York Observer)訪談時指出,資本市場的高峰期,和女性的性高潮性質頗為接近,兩者都會出現多次攀上高點的過程。「但別忘記,高潮不能永久持續,」他說,股市泡沫總會破滅,就好像女性高潮總會結束一般。然而股市和女性更接近的地方是,都難免出現一段低潮期;在這段期間,投資人感到厭倦,對市場毫無興趣,而女性則對性高潮提不起勁。
結束學業後,李祿原本想自行創業。然而他的資本不足,本身又缺乏管理經驗,創業的風險太大。因此李祿決定先進入以承銷高息債券聞名的DLJ投資銀行(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任職。
儘管出路不錯,李祿卻對投銀竭力服務客戶的作風感到十分厭倦。隨著網路公司大量出現,創業的念頭又在他的血液裡湧動。恰好李祿遇到一位曾聽過自己講述六四經歷的富商,在這位富商拿出二百萬美元的「實質鼓勵」下,李祿決定離職創業。一九九七年,在天王搖滾歌手史汀(Sting)等更多股東加入後,李祿的喜馬拉雅創投(Himalaya Capital Ventures, L.P.)成立了。
最初,李祿的辦公室只有一台電腦、一部彭博系統和一線電話,辦公室空間狹小而侷促。李祿穿著折扣店買來的亞曼尼西裝,夢想在這裡大展鴻圖。然而,他的計畫很快就被現實打碎了。雖然學巴菲特布局價格低於價值的股票,但他重壓的亞洲股市,因為金融風暴影響全面大跌,光是九八年度,李祿的基金就淨損一九%。
李祿大膽買進比亞迪,不僅為自己賺得大筆財富,更敲開波克夏公司的大門。(圖片來源/資料室)
不愛大漲牛市 與孟格契合
李祿事後回憶道:「讓股東賠錢的感覺,實在是糟透了。」接下來幾年,他的股票部位隨股市反彈而回升,但他心底對投資的疑問並沒有解決。「到底應該如何選股?」變成撼動李祿投資信念的問題。直到他遇見孟格,這個謎團才得到解答。
○三年的感恩節,李祿透過友人介紹認識了孟格,兩人一見如故。孟格後來形容自己和李祿的共通點,就是「都不喜歡面對大漲的牛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祿十分奉行價值投資的理念;或許正因如此,宣示接班人「必須對波克夏有特殊感情」的巴菲特與孟格,才會對李祿青睞有加。
在與孟格的一番促膝長談後,李祿的投資觀念改弦易轍。隔年,李祿大幅改組股東陣容,引進孟格資金,並將基金轉型為長期投資。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投資績效自此脫胎換骨,自○四年第四季至去年底,李祿的LL Investment基金繳出年複合報酬率三六%的佳績。而從基金成立至今的十二年間,李祿的投資報酬率更是超過二十倍。
有趣的是,李祿的投資績效和個人財富,大部分來自比亞迪的貢獻;這家公司的主要市場,正是十多年前他痛斥「沒有資本市場,只有腐敗官僚」的中國。
據了解,今年九月,李祿更將以「特殊身分」在逃亡二十一年後首度返回故鄉中國,帶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等人前往深圳,參觀比亞迪總部及工廠。可見在○二年就獨具慧眼大買比亞迪的李祿,已經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而事過境遷,能否賺錢似乎還是比推動民主更實際一些。
直到三十歲以前,李祿都戴著一副厚重的圓框眼鏡,那時的他初出茅廬,眼神散發激昂而精明的光采。
三十歲以後,李祿臉上的眼鏡不見了,眼神變得老練而沉穩,正是這雙眼睛,讓他看見股票投資的無窮機會,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這雙眼睛,讓李祿得以洞察比亞迪日後的龐大爆發力,令他在暴富之餘,更有機會以「投資人士」的身分,重返暌違已久的故鄉。
儘管李祿採取類似巴菲特的「逆勢」投資哲學,讓他在比亞迪一役獲得大勝;然而十多年的證券投資經驗裡,李祿唯一可端上台面的戰功,也只有比亞迪一樁。李祿自己的基金規模約八千萬美元,和波克夏上千億美元的投資部位比起來只是九牛一毛,兩者的操作難度差距也更遠;若想接下傳奇性的波克夏公司投資職務,李祿還需要拿出更多實質績效。
據了解,痛恨作空股票的李祿專長「巨額投資法」,也就是不會在大跌時停損的單邊策略。這種方法在選擇中小型成長股、或大盤多頭時固然很管用,但若遇到漫長的盤跌,「巨額投資法」可能會給基金帶來嚴重損失。例如今年上半年,李祿的基金下跌了約一三%,跌幅就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六.六%高出一倍。
儘管李祿的操作波動起伏劇烈,但是巴菲特和孟格的著眼點,可能是寄望李祿能用發掘比亞迪的眼光,在中國資本市場發掘更多未受注意的璞玉,並且提前買進吧!
王丹和李祿都是選擇在美國復學的民運領袖,但兩人的日後發展卻大異其趣。
司徒華盛讚李祿 有情義不忘本
「後來很多人(民運人士)看到我們,都裝作不認識,只有他(李祿)不忘本!」,談到李祿,香港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主席司徒華大聲地說。
司徒華回憶,在接受援助逃至香港的民運領袖中,李祿是讓人印象頗深刻的一位。「那時風聲很緊,和學生們相處的時間不多」,司徒華回憶,「但幾次在海外相見,李祿都認出我來。」
司徒華說,救援學生脫險的「黃雀行動」結束多年後,他曾在洛杉磯偶遇李祿,他當場捐了3千美元給支聯會。後來,兩人又在紐約相見,李祿再次拿了5千美元給司徒華。司徒華說,「憑著這一點,我就知道他是未忘根本的人。」
▲點擊圖片放大
李祿
出生:1966年
現職:李祿基金(LL Investment)經理人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學士、企管碩士、法學博士
經歷:天安門民運領袖之一、喜瑪拉雅避險基金創辦人、李祿基金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