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通膨大軍壓境,沒想到面臨的卻是通縮厄運。在投資理財上,過去五年習以為常的通膨理財觀,也有加速調整的必要。把積極的心態調整為穩健保守,而過去被認為最沒出息的銀行定存,其實也算合理策略了。
去年此時,全球市場還籠罩在高度通膨的壓力底下。
當時,多數投資人基於物價上漲趨勢確立的預期心態,紛紛將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投資標的:定存最笨、債券的獲利空間太低,股票市場是投資主軸。即使是保守型投資人,也應該瞄準股息殖利率相對較高的個股,用之取代銀行定存。
如今全球經濟結構丕變,通縮壓力取代通膨,成為全球各國財經官員面對的當前大敵。一般投資人雖然不必像財經官員必須傷透腦筋,但過去五年習以為常的諸多投資心態與觀念,也該隨著經濟結構轉變而有所調整。
1、實質正利率 錢放銀行不會變薄
從學理角度出發,過去五年,投資心態是奠基在對於「實質負利率」的恐懼心理。所謂實質負利率,即是銀行定存利率趕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於是,一般民眾若是把錢放在銀行定存,表面上不必承擔風險,但骨子裡卻可能讓錢愈存愈薄,隨著物價上漲,購買力愈來愈低。於是,被迫把錢移出銀行,追求報酬更高、但風險也更高的投資機會。
但在零利率、零成長的通縮循環期間,最可能出現的卻是「實質正利率」狀況。銀行定存利率雖然超低,但物價卻呈下跌趨勢,民眾把錢放在銀行,雖然賺不到太多利息,但反正物價下跌,無形之中仍然能有一定賺頭。
換言之,在通縮循環階段,實質正利率的預期心理發酵,民眾缺乏投資意願。
簡單區分,通膨時代,錢會愈來愈薄,所以要想盡辦法用錢滾錢;通縮時代,錢的價值不會變薄,但錢的總量卻會變少,所以應該想盡辦法保守留財。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日前在一場演講當中呼籲:「企業此時應該想盡辦法不要花錢,並且趕快賣掉核心資產。」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當然,學理角度和企業財務操作,並不見得符合一般民眾所面對的實際情況,但這至少能夠提供一個通縮時代的基本理財心態:節省開銷,投資以保守穩健為上,無須過度積極。
2、物價不會全跌 適度投資有必要
「不必投資?只要把錢鎖在銀行?如果事情那麼簡單就好了。」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說,雖然經濟理論告訴我們物價會停止上漲、甚至下跌,但在真實世界,這絕對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她舉例:「記不記得?之前全球股災,但醫療生技類股表現相對強勢,因為這個產業屬於基本民生需求,再不景氣,醫院和藥廠的獲利恐怕也不會明顯減少。」
羅尤美表示,像醫療服務和其他一些基本民生必需品,需求不會隨著景氣下滑而明顯減少,因此也就沒有跌價的空間。
在零利率、零成長的時代,雖然理財心態應該穩健保守,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在此階段,其實觀念的調整並不難,大體上,只要把過去五年「預期通膨」時期的投資觀念略做逆轉,也就能符合現下的投資環境。羅尤美下了這樣的結論。
3、股市風險高 瞄準高成長市場
所以,定存不算最笨、債券的獲利空間足以應付物價波動,股票市場的投資必須謹慎,若保守型投資人,銀行定存或許也能符合需求。
在債券投資的部分,建議以實質利率高於二%為目標。也就是說,若依行政院主計處的預測,明年台灣通膨率約為○.三七%,則投資債券部位的預期報酬率應該達到二.三七%以上為宜。
股市投資方面,風險承受度較高的積極型投資人較為適宜。觀念上,可參考永豐金控研究總處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的說法,不妨把GDP成長率當成投資的潛在報酬空間,把政策利率看作是投資的資金成本;那麼,全球利率必須降到比全球經濟成長率更低,投資成本才能低於潛在報酬率,也才能吸引資金進場投資。
舉例來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明年全球GDP成長率為二.二%,而若各國央行未來持續降息,使全球平均利率大幅降至二%以下,代表借錢所要負擔的利息,已經低於這個世界的經濟成長率,借錢投資似乎有利可圖。
以這個角度分析,放眼全球股市,經濟成長率預估仍有七%左右的中國,似乎仍有機會存在。
至於最保守的定存一族,持續以定存為理財管道並非不宜。國內銀行存款的本金全額保障將實施至明年年底,因此在這段時間,可考慮提撥部分資金到利率相對較高的銀行定存,風險亦是極為有限。
■經濟零成長 現金、債券報酬率較佳!
美林證券統計過去6次經濟衰退期間,債券及現金的平均報酬率遠優於股票
1. 景氣初升階段
當ISM製造業指數由觸底攀升至50
整體投資報酬率
股票:28.7%
債券:4.6%
現金:4.3%
2. 景氣主升階段
當ISM製造業指數由50升至最高點
整體投資報酬率
股票:15.9%
現金:4.4%
債券:3.0%
3. 景氣下滑階段
當ISM製造業指數由高點下滑至50
整體投資報酬率
債券:10.3%
現金:5.2%
股票:0.4%
4. 景氣落底階段
當ISM製造業指數由50下滑至底部
整體投資報酬率
債券:16.1%
現金:4.9%
股票:0.5%
資料來源:Merrill Lynch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