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二月底公布去年信用卡貸款資產素質,赫然出現令人驚訝的數字,去年第四季香港信用卡的呆帳率從第一季的三.六八%,大幅升至八.二七%!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簡達恆表示,出現如此急劇升幅的原因,是因為香港個人破產的個案大幅上升。
據了解,呆帳率的高低受到認列方式影響,有的銀行看起來呆帳率高,是因為沖銷的時間點早,相對的,有些銀行的呆帳率低,但可能拖欠率是偏高的。一般而言,信用卡發卡銀行把拖欠款項打入呆帳的平均日期是一百八十天,但是拖欠款項的認定,是從消費日起算,或由結帳日起算,在台灣,各家銀行的標準都不一樣,所以很難比較,但是發卡銀行在風險處理和成本控制上,各有策略來因應。
中國信託呆帳率在三%到五%之間
一月發卡量甫突破四百萬張的中信銀,在業界中的占有率最高,中信銀的一舉一動,都是業界的指標。對於信用卡壞帳這種不樂觀的數字,江衍輝說,以中信銀來說,呆帳的認定是在帳單寄出後一百五十天,中國信託信用卡的呆帳率沒有那麼高,範圍在三%到五%之間,主要是靠額度給與的機制,與背後的信用控管方式。
發卡量大的公司,最怕面對的,就是發到越來越爛的客戶。一般來說,中信銀給與客戶的額度在月薪的二至三倍,不過精確的數字,是經由個人資料所形成的「風險評分系統」而來,透過顧客每月消費、刷卡與繳款的行為,記錄成「行為評分系統」,最後該客戶的壞帳比率,將會是修正同類型客戶額度和風險係數的指標。
簡單地說,單看到「計程車司機」,與「男性、二十五歲」,並無法判斷出他們的風險大不大,但透過對該類型顧客行為的追蹤,可以知道這種顧客拖欠款項的比率高不高,對照他們的身分特徵,就能決定「男性、二十五歲的計程車司機」以後的額度應該要多高,以及要不要發卡給同類型的顧客了。
把爛客戶擋在門外、好客戶拉進門
台新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蔡孟峰也表示,台新銀行的呆帳率在四%以下。他說,卡量不是大家較勁的重點了,每家發卡銀行現在想的,都是怎樣把爛客戶擋在門外,而把好客戶拉進門來。
另外,信用卡發卡銀行目前主要的收入還是手續費與循環利息,外傳以渣打銀行為首的信用卡代償公司,代償餘額有九百億元,會直接影響一般發卡銀行的利潤。面對這樣的競爭,蔡孟峰說,「這是很自然的」。台新銀行所能做的,就是再去盡量壓低服務和作業流程的成本。
蔡孟峰指出,上一波攻擊中,發卡銀行拚的是卡量,所以大家比創意,比宣傳動作,也比招牌,台新銀行下一步要做的是控制成本,在降低成本中成為贏家。